嘉宾:肖化(自治区人事厅厅长)、邓文(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
开场白:在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困难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本报邀请两位代表就“如何加强就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话题进行交流。
主持人:当前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怎样?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肖 化:广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全国一样,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年轻、有知识,是优质劳动力,他们就业不充分,学生及其家长压力大,政府压力也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很多,与政府政策措施、规章制度等有一定关系的主要有:一是受现行户籍、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保险等制度的制约,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渠道不畅通。二是城乡基层对高校毕业生有较大需求,但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尚不完善,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渠道不顺畅。
邓 文:“我想要的人你们没有,不想要的人你们却有很多。”我们学校常常听到招人单位这样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跟部分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脱节有很大关系。对此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不是不了解,但却有难言的苦衷。改变专业结构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问题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此外,毕业生就业难和他们期望值过高,与现实的用人需求、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岗位要求不完全匹配有很大关系。
主持人:政府应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哪些就业服务?如何加强就业指导?
肖 化:促进就业首先要稳定现有就业,其次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再次是加强服务,努力用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打开就业之门。因为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大,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针对就业形势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有关部门和高校要加强协作,采取多种招聘方式,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服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整理岗位信息及时发布,高校、人才中介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上网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相应服务。
邓 文:我们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市场状况,更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工作、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记者 廖庆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