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竞争促进电信业繁荣
所谓有效竞争就是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运营效率,促进电信业的繁荣和发展,改善服务和通信质量,从而使用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移动通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不是从竞争的目标来说的,而是从竞争的环境和格局来说的,也就是应当营造怎样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才能使竞争成为有效。
有效竞争需要具备三个特点:
● 有效竞争是一种竞争收益明显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竞争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使用,但竞争也可能产生亏损,甚至破产倒闭,造成资源浪费。因此竞争产生收益,有可能产生成本,而有效竞争就要求竞争收益大于竞争成本。
● 有效竞争是一种适度竞争。有效竞争区别于过度竞争和竞争不足。
● 有效竞争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要实现有效竞争,就需要作为矛盾体存在的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都做出适当的“让步”。二者让步的最低限是适度,因此有效竞争就是适度规模与适度竞争的重合部分,此时,两者的综合效益最大,能实现经济效率极大化。
新经营环境下移动通信市场快速发展
随着3G环境的日渐成熟及信息产业融合趋势的不断增强,作为信息行业重要支撑的移动通信业必将推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新的环境下,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业务总量平稳增长,业务收入增速趋缓,国际竞争力不强。
在我国,一个覆盖全国、连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现代通信网已基本形成;长途传输、本地交换、移动电信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技术水平进入世界行列,但我国人均通信指标距世界先进水平还相差较远,各项普及指标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通信领域的规制手段薄弱,竞争还不够规范。
新增用户增长率出现下滑,行业增长模式尚待转型。
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累计新增电话用户2295.5万户,总数达到9.35689亿。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61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75亿户。
对固话替代竞争加剧,“移/固”比例将不断上升。
话音业务市场是一体化市场,移动和固定只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不同手段,两者客观上存在着替代竞争的问题。从用户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可移动性、灵活性以及实际使用资费的不断降低,移动对固定替代效应已经非常明显。2007年,固定电话业务量仍在下降,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比去年同期下降8.8%,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大,而移动本地通话时长比去年同期增长34.6%,对固定本地业务的替代效应持续增强。
IP化趋势有所放缓,长途价格战成新焦点。
IP长途通话时长比重连续几年逐年上升后,在2005年有所下降,传统固定长途比重在2005年有所上升。长途资费管制放开后,运营商在长途业务定价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长途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资费水平急剧下滑。
移动通信市场应防止过度竞争
电信业是一个自然垄断性很强的行业,其规模经济明显,初期投入很大,且多为沉淀成本,而运行的可变成本相对较低,行业退出不易,容易出现行业过度竞争。目前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主要的竞争者就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寡头竞争较为明显。不过随着电信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3G牌照的最终发放,移动运营商的数量必将增加,市场初期,会呈现一种良莠不齐的状态,市场竞争较为混乱,移动通信市场有效竞争格局的建立势在必行。尤其在美国世通公司和环球电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过度竞争的危害性,呼吁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过度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价格战。新进入运营商的大量基础设施网络必须有相当多的用户来消费,由于受到人口密度和收入水平的限制、网络外部性的要求以及产品同质化问题,新进入运营商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只有通过不断降价来争夺用户、扩大市场份额,以期将成本摊薄,于是引发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大战。这种情况会影响股东利益和用户权益,从而引发投资者热情不足和用户缺乏信心,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的兼并和重组。由于过度竞争影响各运营商的利益,为了减少竞争对手,运营商之间就会出现相互并购或联合,以减少竞争对手。由于前期的重复建设,并购而来的资产可能会大量的闲置,造成成本上升,甚至可能比独家垄断时的成本更高,由于盈利的需要,其价格必然会上升,否则不足以弥补成本。
建立移动通信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局
移动电话的普及服务问题
由于固网投资比移动网投资相对较高以及人口的迁移问题和城市化问题,如果让移动通信公司来承担部分普遍服务义务,不仅可以减少投资成本,而且可能会减少固网的反复拆卸而少浪费资源和少花费成本。所以,政府主管部门在考虑普遍服务问题时,在固网未覆盖到的地区,可以考虑移动网络的普遍服务问题,
同一行业不同业务之间的异质竞争
必要时将固网用户和移动业务置于同一个市场而不是两个不同的市场来考虑。在人口密度较大和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容纳几个固网和移动网的消费量。所以主管部门在考虑竞争格局时,可以将固定电话业务和移动电话业务纳入同一个市场来考虑。
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电话网络还未完全普及,特别是在有些偏远的农村,还没有固定电话网,由于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即使有网络,很多人也未必消费得起。价格不菲的电话费,即使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和城镇,也有一些家庭还未安装电话或话费支出很少。所以主管部门在考虑竞争价格时,不能照搬国外盲目追求电信业的自由化,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充分考虑我国国民的收入水平、人口密度和地区差异。因为网络投资总要有消费能力的人来消费,如果消费能力不足或消费人数达不到一定的规模,移动运营商就只能很艰难地运营。
制订电信业的退出机制
竞争必然引发行业内优胜劣汰,这也是电信业由于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自然垄断性的显著特征之一。由于运营商退出电信业而引起的股东、员工、用户妥善安置应引起主管部门的充分重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到不会因运营商退出而影响用户通话的正常进行。所以,主管部门应尽快制订行业退出机制,权衡股东和用户利益,规定企业只能兼并重组而不能申请破产也是一种选择。
由于技术的进步,全球电信业由垄断走向竞争已是必然趋势,我国电信业主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人口分布情况以及地区差异,建立有效的竞争格局,避免过度竞争,充分考虑同一行业内不同业务之间的异质竞争、考虑移动电话的普遍服务问题和相应的退出机制,以促进我国电信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