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天津启动手机用户携号转网试验。按照规定,海南实行的是“单向转网”,即中国移动除TD专用号段157/188用户外的其他手机用户可以携号转网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之间互不携号转网。天津的携号转网是双向转换,除157、188号段不能携号转网至中国电信或中国联通外,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2G、3G用户及中国移动2G用户之间均可携号转网,即符合条件的天津市手机用户可根据自己需求随意在三大运营商间自由转网。
在经历了2008年的电信重组、2009年的3G牌照发放,携号转网政策的实施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瞩目。作为工信部改善电信市场格局的手段之一,携号转网政策试验半年以来,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产生了哪些影响,亟待政府、企业的进一步评估。
TD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关系到国家未来战略,也关系到中国移动未来生存。个人认为携号转网政策的实施对移动TD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TD产品作为电信市场的“新鲜事物”,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有业务资费相对较高、终端价格相对较高的特点,主要潜在的客户源是消费水平较高的中高端用户。携号转网政策实施之后,联通、电信通过明星终端(如iphone4)、宽带捆绑等方式,通过高额补贴政策进行抢挖,加剧了移动中高端用户的流失,而他们往往是最有可能实践、带动TD发展的一部分客户群。从长远看来,不利于对TD客户市场的培育。
虽然携号转网政策明确规定TD号段客户不能携转到联通、电信,但是在竞争对手强有力的高成本补贴政策下,部分TD在网客户为了明星终端、为了高额话费补贴,仍然可能会选择弃卡离网。再则,客户入网后无法转出,理性的消费者不会倾向选择TD,最有可能选择TD的是有甩卡风险的客户。这些客户所造成的大进大出不仅损害TD的健康运营,也将影响到中国移动的品牌形象
TD发展初期,移动通过各种渠道的大范围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了浓厚的试用G3终端和业务的氛围,大批友好测试用户、政企客户、集团用户纷纷加入使用TD产品的行列中来,极大的促进了TD业务的发展。携号转网政策实施以来,由于携转客户数据增值业务使用范围有限,无法使用金融类、支付类的行业短信,原有积分、信誉度损失,携号转网手续繁琐等原因给客户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影响了对电信服务的感知,造成了不必要的业务投诉。
由于携转类投诉需跨运营商进行协同处理,处理周期较长,客户认可度不高,严重影响了客户体验,对电信运营商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媒体的关注,阻滞了广大客户对TD发展的持续关注,破坏了TD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比WCDMA和CDMA2000而言,TD存在起步晚、市场培育难度大的困难,直接影响了TD终端产业链的发展。虽然在中国移动不懈努力下,经过了多次终端换代,TD终端发展速度较快。但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在终端品牌知晓度、机型数量规模、制作工艺水平等方面均与其它两种标准的终端存在差距。3G时代业务体验要靠终端、业务发展要靠终端,中国移动即使投巨资帮助提升整个产业链,TD终端发展水平仍然跟不上市场节奏,因此再优势的标准也无优势可言。
终端的存在是为业务发展服务的,实施携号转网政策之后,终端的存在却服务于运营商吸引、抢挖客户。根据相关客户携转原因分析,由于联通、电信推出的iPhone、家庭宽带等终端原因占20.25%,该类终端对于客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这无异于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了TD发展与WCDMA、CDMA2000在起跑线上的差距,也不利于各运营商3G业务快速、均衡的发展。
电信重组后,三家运营商整体实力相当,中国移动GSM网络已无绝对优势可言。在语音收入比重仍然较大、TD发展初期营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发展TD必须兼顾2G市场。携号转网政策的实施造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更加关注2G市场,稳固收入来源,消弱了企业发展TD的精力。
此外,携号转网政策本身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政策制定、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维护、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后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同城特例问题、用户号码鉴权问题、数据业务使用问题、系统计费问题、网间结算问题等,仍需要进一步协调与投资建设,间接的加重了企业发展TD的负担,不利于企业专注TD业务的顺利发展。
如果说携号转网政策实施是保障客户利益的必经途径,它本应该早早的存在;如果说携号转网政策实施是平衡市场的手段,它应该发生在TD比较成熟之时。就目前情况而言,需要对携号转网政策实施所产生的附带效果加以控制,否则它的存在显得有失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