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年底开始,中国移动携手中兴、华为、普天等设备供应商,先后对广东深圳、石家庄、武汉、哈尔滨等多个城市的TD设备进行了现代化改造,配合提升发射功率和优化互操作机制等措施,各城市TD网络覆盖水平显著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TD网络覆盖率(PCCPCH RSCP>-85dBm且C/I>-3dB)平均上升2.24%,最高上升达8.25%;随着覆盖水平的提高,双模终端驻留在TD网的时间明显延长,扭转了TD业务向GSM倒流的趋势:话音话务量平均增长49.01%,最高增长达79.24%,数据业务量平均增长14.36%,最高达18.56%。
两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高速发展,本以承载话音业务为主的GSM网负荷越来越重,用户体验陆续亮起了红灯。尤其在一些大中城市,无线综合利用率接近90%,远超70%的红色警戒线。
除了GSM网络用户数据业务激增这个因素外,引起网络超负荷的另一原因是TD网络覆盖还不完善,以至于本该由TD承载的数据业务“倒灌”到G网而影响G网话音质量与用户感知。目前,中国移动普遍意识到TD分流对缓解G网压力的重要意义。
所谓“分流”,就是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将手机尽可能留在TD网络,业务优先在TD发起和承载。分流的主要手段有三种:降低TD网络驻留门槛,提升GSM网络切入门槛,令TD用户尽可能驻留在TD网上;加大基站主控信道发射功率,扩大小区覆盖范围,让TD小区覆盖连续;适当加大密集区域基站密度。不难看出,有效分流的前提是覆盖到位,缺少良好的覆盖,调整算法、优化门限只是空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现网设备能力的问题和大家对干扰的担忧等因素影响,TD建设初期基站发射功率参数设置相对保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覆盖效果及用户体验,进而使现在的TD倒灌到G网引起G网超负荷。
然而,来自上海、重庆、江苏苏州等30多个城市的实践表明:合理加大TD基站发射功率,同时辅以优化手段,可以保证在分流GSM业务的同时不会提升干扰,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前提下提升整个无线网的用户感知。以上海为例,统计数据表明,97%的宏站有功率调整空间,在将PCCPCH的发射功率提升3dB后(同时调整其他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的发射功率,并辅以网络优化),话音话务量和数据话务量均有明显提升,其中话音话务量增加35.54%,数据话务量增加11.59%,分流效果良好,而TD网络接通率、掉话率、互操作成功率等KPI在功率调整前后均保持稳定,甚至有些指标稳中有升。这表明增大基站发射功率并没有影响整网性能。再以重庆为例,增大PCCPCH发射功率约3dB,同时合理调整互操作门限值,G/T分流效果显著提升。其中,数据业务分流比例达到61.81%,话音业务的分流比例达到60.45%,码资源利用率增长约11%;同时TD网络的话音和数据业务量分别增长54.4%和24.0%。在业务大大增加的同时,TD网络的KPI指标变化微小,配合专项优化,部分指标还优于分流之前。
由于TD建网初期部署的部分设备功放技术落后,发射功率仅为2W,难以满足G/T分流要求。以单扇区6载波的AMR话音为例,如果UE发射功率为24dBm,根据上下行链路平衡,则下行每UE单通道所需发射功率为21.3dBm,基于用户在小区内不同位置正态分布,综合考虑通信可靠性要求,则单通道单载波下行发射功率不低于28dBm,6载波则不低于35.8dBm即4W。现网部署的2W基站难以满足以上要求。如果再考虑站址获取困难等因素,这些老基站构建的TD网覆盖空洞会比较多,双模手机更愿意附着在GSM网上,数据业务倒流到G网影响GSM语音业务质量。深圳、石家庄、武汉、哈尔滨等城市率先对这些TD设备进行了优化改造,较快地实现了TD快速分流GSM业务。
在中国移动的带领下,TD产业链得到了长足发展,终端不断完善,用户逐渐增加,网络质量逐渐提升。相信TD网络会发展成为今后几年内中国移动无线互联网数据业务的主力承载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