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时中国移动TD基站数量达到22万个,近期中国移动技术部总经理周建明称,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有望达到26万个,而明年还将新增4万个,利用30万个TD基站实现全面覆盖。
另一个新数据是目前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量有30%的已“跑”在TD网络上,从年初的不到20%增加了十多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今年中国移动在持续建设TD网的同时,对其业务尤其是数据业务吸收率进行了重点提升。同时,中国移动在强调网络优化过渡到强调端到端业务优化这一策略上,加大了对KPI指标的完善力度。
TD网优瞄向两重点
到明年底即将建成的几万个新基站,将促使中国移动在TD网络分流GSM压力上采取更多措施。
关于目前和下一阶段TD网络与业务优化的重点内容,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所技术经理王小奇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移动和各地分公司的TD网优目前主要集中于2个重点:一是TD网络深度覆盖,通过加强室内覆盖、业务热点覆盖以及新建基站,提高覆盖精准度和对对数据业务的承载能力;二是现有的TD网络主要挑战不是业务质量问题而是网络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基于当前TD网络对数据业务吸收量还不充分,除了新建基站加大覆盖,中国移动和地方公司还采取了一些新的技术,包括网络分流技术、2G/3G业务切换技术等,促使更多的TD终端驻留于TD网络上。
地方移动“因地制宜”
中国移动和产业链企业都在多个场合强调了TD网络优化的基准是“基于用户感知”,而用户感知的数字化表现就是KPI等一系列网优指标。河南移动郑州分公司姜东玉工程师称,目前TD商用终端良莠不齐、个体性能差别较大,对现网的KPI指标影响较大,在互操作方面表现尤其明显。基于这个状况,地方公司有必要针对不同终端类型采取不同的切换策略,解决问题终端和一些无线座机切换引起的掉话,减少不必要的切换,减小掉话的风险,提升现网的性能指标。
对此,针对2G/3G切换性能较差的终端和需要提升现网KPI的站点,郑州公司采用了RNC中的新功能“基于IMEI 的2G/3G互操作”,可实现根据 IMEI 配置不同的切换参数,达到保持性能较好终端的业务体验且减少问题终端切换次数的目的,以提升现网2G/3G 互操作性能指标。
移动互联应用的快速普及和用户的激增给GSM网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大城市忙时GSM网络利用率峰值可达到90%。相比GSM网络的快速成长,TD网络用户数和利用率却增长缓慢,两网利用率极不均衡。对加大TD网络业务吸收率这一问题,江苏公司较为重视。据苏州分公司陆学兵工程师称,江苏移动对提升TD网络码资源利用率、加固TD网络发展后续力做了很多研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调整互操作参数、增大PCCPCH(主公共控制信道)功率等措施,江苏TD网络语音业务量增加了35%、数据业务量增加21%,使异系统互操作概率降幅明显;同时,江苏移动还采取了链路质量切换、多小区联检、SRB(信令无线承载)异常掉话挽救、IDCA(智能动态信道分配)算法等新技术,对GSM/TD网络进行协同优化,并且在自身的网络质量和容量上投入了重兵。
网优指标精准化
对于端到端业务优化如何从指标上实现精准,王小奇称,建立一个完善的业务质量评测和监控体系是基础。除了对指标进行严格定义,还要考核指标是否能真正把用户感知量化为一个可测、可知的数据。“这也需要产业链企业在技术、产品上的积极配合。”
显然,华为、中兴通讯等产业链主流企业已经在网络优化、运维上了解到TD网优指标的新需求,华为已在今年重点宣传了使“用户感知”指标可测、可知、可控的整套网优方案,而中兴通讯技术工程师称,运营商对其“多网融合端到端QoE评估体系”关注得较多,因为此前“用户感知”在2G/3G共存的网络中是合一的,但现实网络中2G/3G网络评估和网络优化分别独立运行,无法准确评估用户真实感受。而多网融合端到端QoE的指标体系是多制式,支持2G和3G的独立组网以及2G和3G混合组网模式,支持多种数据来源,另外这个体系支持8种基本业务以及可以支持运营商自定义业务。
王小奇称,除了完善指标体系、使用户感知由主观评价形成量化,网优工作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监测系统,把用户感知指标呈现出来,并且能够溯源用户问题。所以中国移动现阶段强调用自动路测、信令监测这两大测试手段来“贴近用户感知”。
据称,运营商原来的一些网络指标的考核、增值业务的考核是通过网络监测来判断,但因为比较靠近核心网而缺乏无线网侧的信息,所以还不能准确反应用户端问题。所以现阶段的自动路测、信令监测更贴近无线网和用户端。同时中国移动也对产业链提出了加强这两大监测手段的新需求。
网优系统的扩展性
中国移动正在各地实施应用的网优平台,使网优的数据采集、数据分享、数据管理等有了一个统一和规范的平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网优工作效率。而网优系统本身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也被中国移动重点提出。
按照王小奇的解释,这一系统的扩展性是对多类型接口实现支持,例如原先的信令监测采集的多是核心网信令,现在则需要采集无线侧的信令;这一系统的开放性,主要是为了完善网优数据采集、数据共享、上层应用这三方面,对于不同的方面产业链有不同厂商支持,不同厂商经验不一样,例如网优服务企业有上层应用经验,仪表厂商更专注于数据采集等,这些厂商推出的软硬件产品需要在统一的接口规范定义对接起来,从而实现网优系统的三方面功能。“这其中,数据存储处理未来还会用到云计算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