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第七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未来网络助力东数西算主题论坛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盛大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通信学会指导,江苏未来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主办,昆仑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驭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高清,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欧阳武,庆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周继军,中卫市委常委、副市长郭爱迪,贵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毛胤强,哈密市副市长李建勇,乌兰察布市副市长李建文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名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出席本次论坛。9名专家从“东数西算”战略布局、政策规划、示范应用、产业链生态建设等方面带来最前沿的精彩分享。

未来网络助力东数西算论坛现场 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向出席大会的嘉宾致欢迎辞。林书记指出,承载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南京近年来主动对接“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推动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布了全球首个网络确定性网络系统,国家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已获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ENI)将建成。去年成功举办的首届未来网络助力东数西算主题论坛,成功加快了与八大枢纽节点城市的对接进程,本次论坛必将推动未来网络更大力度支持、更深层次融入东数西算工程。未来,南京将继续加强与各大枢纽节点城市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全面助力东数西算一体化协同,进一步深化政企务实合作,发挥全局优势,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开放共享、融合创新、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未来网络集团董事长刘韵洁在致辞中表示,一要结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四大关键能力,构建抗攻击能力强、传输效率高、可定制、成本低的网络,为“东数西算”重大工程的整体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二要面向行业大模型、大数据发展需求,构建覆盖全国的确定性网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前沿技术,联合企业构建面向农业、工业、能源、安全等行业的行业专网,并通过行业大模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三要基于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实现规模化的“试验+应用”。 当前,“东数西算”战略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并在加速实施。对此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欧阳武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通信学会始终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学会愿为加强“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城市及相关城市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经验分享持续贡献力量。 “东数西算”五个枢纽节点城市领导:庆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周继军,中卫市委常委、副市长郭爱迪,贵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毛胤强,哈密市副市长李建勇,乌兰察布市副市长李建文先后就本区域算力资源、投资环境、产业特色、发展展望等进行介绍和推介。 重大科研成果发布 论坛上,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中心副主任张晨进行了由六家单位联合取得的“东数西算算网操作系统跨广域调度试验成果”的精彩介绍。 在能力方面,该成果直观验证了在训练推理一体化场景中,算网操作系统可实现训练任务的全局智能分发、模型文件的跨域即时同步以及算力资源的极致弹性伸缩。在技术方面,该成果本质区别于传统多云管理平台对于虚拟机和虚拟网络的多地域配置,转变为算网操作系统对于应用程序和连接质量的跨广域调度,为实现“全国一台超级计算机”提供了基础。在使用方面,无论是程序开发者还是终端用户,都无需感知资源同时能任意使用资源,进一步地向“算力像水电一样方便地使用”的愿景目标迈进。 江苏未来网络集团总经理田文科、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助理野永东、深圳前海交换中心总经理黄泽楷、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玉军、江苏移动副总经理史昕晖、江苏联通副总经理钟永新,六家单位代表上台联合进行成果正式发布。

东数西算算网操作系统跨广域调度试验成果发布 战略合作成功签约 随后,江苏未来网络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叶迎春,数字广西集团总经理陈若炜代表两家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江苏未来网络集团总经理田文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苏爱民共同见证签约。未来双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将在算力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成果转化。 行业专家前沿分享 与会的9名知名专家在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进行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在演讲中带来了关于推动算力电力协同创新的最新思考。于施洋指出,算力电力进入融合发展期,算力、电力作为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实现算力电力的双向协同意义重大。于施洋认为,在这样一个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之下,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和电力融合创新有两大抓手。 一是“大”“小”两个源网荷储充分融合。建立“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的双向调节机制,“大”源网荷储通过实现“源-网-荷-储”的深度融合、灵活互动,优化控制运行,维持电网的稳定性,为“小”源网荷储提供安全绿色高效的电力;“小”源网荷储通过建立灵活可靠的柔性调节能力,对“大”源网荷储提供主动式支撑与响应,既满足电网的调节需求,帮助区域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又帮助算力节点在电力市场获取响应收益,降低用能成本。二是“算网”“电网”两网充分融合。从节点布局、算力网建设、协同调度三个阶段进行算力网与电力网的协同调度运营。于施洋在演讲中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基建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新基建设,特别是实现“电力”与“算力”两个万亿级市场的融合创新发展,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形成新产业、创造新模式。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演讲 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谢晓尧,同济大学郑庆华校长(张未展代),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张承慧(刘帅代),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玉军,昆仑芯总裁欧阳剑,新华三集团副总裁、网络产品线总裁曾富贵,华为政企光产品线总裁谷云波,中科驭数创始人、CEO鄢贵海依次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