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研博峰整合咨询 高级分析师 周军伟
大势所趋——产业融合推进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
2008年5月底,三部委正式公布中国电信重组方案,随着重组进程的不断深入,预示着中国的固定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加速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这一融合不仅给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整个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移动运营商的增值业务产业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产业链各厂商关注的焦点,无论通信网络设备商、软件开发商还是通信终端厂商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转型。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大必备条件——网络、终端与应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革新及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融合趋势愈加明显,主要体现在网络的融合、终端的融合、应用与内容的融合。网络融合是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基础,终端的融合是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保障,移动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必将带来新一轮的业务融合和内容融合,这必然会催生出许多新的应用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已是大势所趋,日本、韩国移动互联网业务显然处于领先地位,也已成为日、韩运营商业务增长的新动力。在国内,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大信息产业支柱分别拥有达到5.8亿和2.1亿的用户,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移动运营商积极致力于构建基于2.5G网络的移动增值业务平台,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如今,从手机邮箱到手机游戏,从移动搜索到手机广告,从手机即时通信到手机视频,许多源自互联网的业务正被加速移植到移动终端之中。中研博峰(CRC)认为,互联网业务移动化的态势日益明显,移动互联网业务将是未来运营商业务发展的蓝海。
产业融合催生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革新
移动互联网产业初期,价值链各方在竞合中博弈,以求在新型的产业价值链中占据有利地位。爱立信、诺基亚,沃达丰等13家公司共同创建了移动互联网论坛,微软公布了Windows Moblie 6.0,苹果推出了iPhone,诺基亚开始正式向移动互联网企业转型,高通推出了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谷歌组建了有34家企业参加的开放手机联盟,雅虎宣布开放适合不同平台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14家产业链各方企业投资建立了移动互联网域名管理机构等等。在这个移动互联网领域中,无论电信运营商还是软件开发商和终端厂商,都将此后的业务重点向此转变,二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从全球巨头企业的战略举措来看,产业链的厂商都已经瞄准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内容领域。中国移动也提出了“网络为先、终端为辅、应用为王”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真正凝聚用户,并实现业务创新和利润提升的发展空间,由此,应用与内容将会成为未来整个产业价值链竞争的焦点。随着产业链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将不断出现,也必将会给产业链上其他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中研博峰(CRC)基于对全球和国内当前移动互联网产业趋势的研究总结,未来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商业竞合模式将成为三大类型:
(一)“终端+服务”一体化模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终端的网络化逐渐显现,终端从只能承载话音业务变成既能承载话音,又能传送数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业务,还能连接互联网,具有收发邮件、移动办公、网上交易等互联网终端的业务特性,终端变成了多媒体信息收发的智能化信息终端。未来移动终端与应用的结合将非常紧密,“终端+业务”一体化模式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竞争的重要商业模式之一。
最为典型当以iPhone为例,iPhone打造了一种“产品+服务”的理念,他改变了传统游戏规则中终端制造企业只能通过制造终端来获取利润的固定模式,通过前后向的整合将互联网体验完美移植至移动终端,iPhone的不断创新使得很多厂商及运营商跟随,通过合作获得增值业务的增长。RIM公司的黑莓(Black Berry)业务,是极受欢迎的一种所谓多合一的无线数据及声讯工具,是一种典型的服务加特制终端的商业模式。另外,诺基亚的转型让移动运营商再一次面临了一个有实力抢夺产业链主导权的对手,此例同样预示着终端与服务相结合将成为一种趋势或者潮流。中研博峰(CRC)认为,在终端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甚至包括整个产业链,谁能够更好地把握终端与服务的相互融合,谁就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链中占据更大的主导权。
(二)“软件服务化”运营模式
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必然导致应用平台成为产业链主体各方争夺的焦点,谁要想取得产业链主动权就必须取得应用平台的控制权,随着手机终端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软件平台与应用服务的结合也将成为竞争的新焦点,未来移动互联网在数据、语音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产业将更多需要以软件厂商与运营商的合作方式来实现。随着移动互联网领域各路新进入者在多方面展开较量,手机操作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都将成为竞争焦点。
目前手机的各种应用越来越多,为了实时响应市场,手机产业链的主体环节企业都开始纷纷搭建软件应用平台。6月24日诺基亚宣布消息,全资收购Symbian并将走向开源。Google联合34家企业组建了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开放联盟。与此同时,下游的应用提供商不再仅限于与运营商合作,而是向上游迁徙,甚至绕开移动运营商,与操作系统厂商进行合作。中研博峰(CRC)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产业链合作模式中也将诞生出“软件+服务”联合模式。
目前网络服务中以微软和Google为成功代表,微软提出“S+S(Software + Services)”的战略来看,该战略发展的四大支柱是:体验(Experience)、交付(Delivery)、联盟(Federation)、聚合(Composition)。Google的Desktop和Amazon的AWS都是“软件+服务”的代表产品,无论是面向个人还是企业的服务,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由此,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产品及服务模式发展过程中,软件服务化也将是一个趋势所向,以手机软件平台为核心的应用服务在产业中也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传统移动增值模式
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在价值链中与运营商关系最为密切的利益相关者是客户、SP/CP、终端制造商、设备/软件提供商,SP/CP与运营商之间的竞合博弈关系仍将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在3G时代,应用与内容领域会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焦点,移动运营商与SP/CP的竞合策略成败决定未来增值业务能否做大做强,关系着移动互联网能否繁荣。保证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公平开放的环境,能为价值链成员提供合理的盈利模式,是整个产业价值链竞合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移动运营商应发挥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加大对产业链整合,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来开发更加丰富的应用服务,引入新的外力,才可谋求更有利的态势。运营商从原来的监管和规划转变成引导和支持,真正达到泛行业合作、清晰利益分配、及对参与合作的不同伙伴准确的价值定位,才能使移动互联网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