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街头被人为损坏的IC卡公话话机
几年前,遍布在城区街头的IC卡公话作为城市公益配套设施,曾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造型各异的IC卡公话不仅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的一部分,也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品位。然而,随着手机和小灵通、网络电话等其他通信工具的普及和话吧的出现,街头IC卡公话已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在大多数市民眼中,它们已逐渐成为城市街头一个个摆设,曾经风光无限的IC卡公话该何去何从?
10月16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南阳网通公司公话业务负责人。
鼎盛时期,城区IC卡公话约有8000余部
1998年,解放广场上安装了全市第一批IC卡公话共有32部。
1999年,近400部IC卡公话在城区文化路、新华路等主干街道安家落户。
2000年~2003年,IC卡公话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从2000年的1000多部增长到2003年的8000多部。
2004年则成了IC卡公话发展的分水岭,当年城区IC卡公话数量下降了1000多部,此后,IC卡公话的数量在逐年递减。到了2008年,分布在城区主干道、商场、车站、学校、医院等场所的IC卡公话约有5000余部。
南阳网通公司公话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城区街头的5000余部IC卡公话90%以上均能正常使用。
遭人冷落,平均每月每部IC卡公话仅有两个电话打出
IC卡公话被市民冷落,是通信工具不断更新、普及的必然结果。
市民王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身上装张IC卡,到哪儿都能打电话,IC卡公话当然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手机、小灵通非常普及,随时有事随时就能拨打电话,谁还会满大街地去找IC卡公话!”
来自网通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IC卡公话上打出的市话约占60%,其余则为长途。城区街头的5000余部IC卡公话,平均每月每部话机仅有两个电话打出,个别IC卡公话甚至长时间没有通话量。IC卡公话的使用率和鼎盛时期相比严重下滑,以往,经常看到繁华地段的街头公话不断被人使用,现在使用的人少了很多。
破坏严重,街头IC卡公话很“受伤”
伴随IC卡公话使用频率降低的,还有人为破坏问题。
“街头设置IC卡公话,旨在为市民提供方便,可是总有一些素质不高的人跟它过不去,拿IC卡公话撒气……”南阳网通相关负责人痛心地说,“IC卡公话频频受损,绝大多数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据介绍,市民不文明使用IC卡公话的行为有以下几种:重摔或重扣电话机;直接在卡槽内塞入异物,致使卡槽不能正常读卡;拆卸破坏机械部件,损坏罩在IC卡电话上的有机玻璃罩。
同时,IC卡公话还经常被乱贴、乱涂乱画。粘贴在有机玻璃上的各种小广告,只能靠人力艰难清除。
IC电话卡,已被智能公话201卡取代
2003年起,南阳网通公司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不再发行IC卡电话卡,转而发超低资费的智能201电话卡。201电话卡采用的是智能平台计费,计费比IC卡更准确,功能更强大,并且只要记住账号和密码,卡上的余额便不会丢失。目前,城区5000余部街头电话中,仍有200余部可以使用IC卡,而它们则是为现在仍持有效IC卡的市民而专门保留下来的。
现在市面上发行的201卡,消费对象主要是初中以上的学生群体、军人、打工族及低收入群体和部分商务用户群体。据介绍,201卡的资费非常低廉,市话、网话每分钟0.08元,长途电话每分钟0.1元。
IC卡公话,其公益性大于盈利性
街头IC卡公话作为城市公益配套设施的一部分,设置初衷就是服务市民。但仍有不少市民认为网通公司设置IC卡公话是为了赚钱盈利。
网通公司公话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街头IC卡公话主要是为了解决公话乱收费现象,使公话计费减少人为因素。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话吧和IC卡公话均是其所属业务。话吧中使用的话机是个人购买,一部普通话机仅需20~30元,网通公司仅需维护线路;购买一部IC卡公话至少需要5000元,仅日常维护一项一年城区内总共要花费60万元。为了保持公用电话亭的清洁卫生,还雇有专人对电话进行清洁消毒,同时还要支付技术检测费用,再加上人力成本,IC卡公话每个月的维护开支非常大。如果为了赚钱,网通公司完全可以放弃街头IC卡公话,继而将精力放在有人值守公话业务上。
此外,IC卡公用电话还担负着提供免费应急电话服务的重要职能,市民可在紧急情况下免费拨打110、120、119、122等报警急救电话,街头IC卡公话仍有使命需要完成。
试想,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南阳,其街头没有IC卡公话亭,往来游客会做何感想?
IC卡公话,未来功能将不仅局限在通话
从1998年到2008年,公用电话也经历了一个蜕变的过程。从早期的磁卡电话,到IC卡电话,再到201等智能公话,任何一种通信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进入低谷期后,自然会被其他的通信产品所取代,IC卡公话也不例外。
南阳网通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国外发达国家仍然有大量的投币公话、IC卡公话在使用,它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市仍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在使用IC卡公话,街头IC卡公话在短时期内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街头公话可能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2003年,我市城区也曾出现了一批可以上网的公用电话,市民可通过电话机查询各项公共信息。未来,IC卡公话终端电话机的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可视公话、流媒体信息公话等,都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为市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此外,随着国内各领域智能化网络的不断完善,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市民可以用一张小小的电话卡缴纳各种费用,甚至真正实现“一卡通天下”。街头IC卡公话已经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历史印记,今后它还将在这个舞台上发挥出自己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