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前,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人民网等网站的网民关注话题排行榜上,“反腐倡廉”均居网友关注的热点之首。而刚刚过去的2008年,因为南京“天价烟局长”被免职、“公款出国旅游”被曝光、深圳海事局副局长涉嫌猥亵女童被停职等事件而被称为中国的“网络监督年”。
再看另一组数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近日通过腾讯网,以“你认为自己有举报腐败的义务吗”为题,对3259人实施的在线调查显示:面对腐败行为,40.1%的人认为自己有举报义务,30.8%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举报义务,其余29.1%的人表示“不确定”。
网络反腐的“红火”恰好说明正常的反腐渠道不畅通,见证了腐败也懒于或者怯于举报,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对举报者的保护措施不力。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就说:“改革开放30年来,评出的10个反腐名人,其中9人都遭到打击报复。现在的越级上访现象,也说明举报受理机制方面存在问题。很多举报得不到有效回应,甚至经过层层转批后回到被举报单位,出现被举报人拿着举报信找举报人谈话的尴尬局面。”
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最廉价的监督”正在网络上兴起,数起网络监督的“实绩”也证明了这一点。调查也证实网络监督成为反腐利器,公众对有效举报方式的排序依次为:网络曝光(35.8%)、传统媒体曝光(31.3%)、向纪委举报(17.2%)、向检察院举报(11.4%)、向上级政府机关举报(3.3%)、向公安部门举报(0.5%)。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说,网络监督在目前监督渠道比较有限的情况下,有它的合理性,但也有它的弊端。总的来说目前还是利大于弊。关键是怎么引导、怎么规范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主任施杰在两会期间提案建议:建立网络举报长效机制,取消网络实名举报限制。他还建议:第一,应该降低网络举报的门槛。第二,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收集、甄别和处理各种网民所反映出来的信息。第三,应该设立一个专职的网络发言人。第四,应该保护网络的有效信息。第五,应该规范网络各种相关措施。
网络举报实名还是匿名也有不同意见,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就认为,网络举报也需要署名。至于导致大家不敢说了,这是其他制度的问题,只能把那个制度解决了,这两者是并行不矛盾的。只有实名了,才能减少社会的其他成本,比如大家去调查、去收集信息就更有针对性,否则信息的真实程度是需要花费时间经费去辨别的,这种成本是很大的。也容易形成网络暴力问题。但是民众关注的打击报复那是需要通过其他的规章制度去治理的。
当然网络舆论监督要与其他监督形式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但仅凭这一点也居功至伟,试想,如果不是网络,几起腐败行为好像和没发生过一样,但是“反腐不能像隔着墙头扔砖头,砸住谁算谁”,因为类似从地铁里捡到官员出国考察资料这样的事情太偶然了,群众对于官员所作所为“知道的太少了”。其实,群众的眼睛从来都是雪亮的,而“举报者遭报复、被举报者逍遥法外”往往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从官员财产的“主动”申报到因为举报“被”查,无论对于公仆自身还是打造阳光政府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真理和谬误就差一步”,举报失实或恶意诽谤也要追究相应责任。这实质上还是要求在举报者保护、规避失实举报、腐败者惩处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备的制度,甚至有人建议制定《举报法》。(记者姜锦铭、实习生唐牛)
■相关案例
“一夫二妻”区委书记 在互联网上,年过五旬的江苏徐州区委书记董锋流传最广的名号是──“一夫二妻”区委书记。作为徐州风华园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王培荣经过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民告官”诉讼,成为远近闻名的维权人士,常有人找他帮忙。2006年,董锋之妻睢传侠托人给王培荣发去求助邮件。这对夫妇失和多年,她咨询王培荣“能不能告倒他”,以及是否会遭到报复。
2008年年初,睢传侠再次找到王培荣,提供了关于董锋的经济和作风问题的部分证据,决定揭发“禽兽不如”的丈夫。2008年7月6日傍晚,王培荣开始在网络论坛发帖,揭发“全国最荒淫无耻的区委书记和全国最牛的黑恶势力”。那晚,王培荣“一个通宵到处发帖”。7日凌晨,一网站的站长看到举报材料,遂编发文章“江苏徐州:区委书记演绎荒唐‘一夫二妻’制”。一些网站予以转发。
此后,徐州市常务副市长李荣启与王培荣见面,做出两点说明:董锋的问题是严重的;举报的渠道是畅通的。据悉,徐州市纪委成立了董锋专案组。9日,董锋被停职。11日,董锋遭到免职。17日,董锋被正式“双规”。
海事局干部涉嫌猥亵女童 一篇关于“北京来的高官”2008年10月28日晚在深圳市南山区新梅园酒楼猥亵一名11岁女童,并与其父母发生纠纷的报道和网友的帖子在社会引起广泛的关注。面对小女孩父母随后的斥责,该男子不仅没有表示歉意,反而口出狂言,称要用钱来摆平此事,并称自己是北京交通部派下来的高官,级别和深圳市长一样高。该报道一经在网络上曝光后,便引起网友的热议,并且网友们在网络上展开了“人肉搜索”,将该男子锁定为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林嘉祥。事发后,交通部对此事高度重视,组成调查组协助有关部门认真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林嘉祥进行停职调查。
“天价烟局长” 去年年底,南京江宁区原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一语成名”,“对于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南京市楼盘,下一步将和物价部门一起对其进行查处,以防止烂尾楼的出现”。此言一出,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随后,周久耕开会时的照片被网友上传至各大论坛,并被“人肉搜索”。网友从照片中发现周局长抽的烟是每条售价1500元至1800元的天价烟,而手上戴的是价值10万元的名表。随后被江宁区免去房产管理局局长职务。对网上反映的其他问题,纪检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调查,从中发现了周久耕涉嫌违纪的疑点和线索,初步掌握了其涉嫌严重违纪的证据。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蒋宏坤向媒体说,南京江宁区原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因涉嫌严重违纪,已被江宁区纪委立案调查。
■相关观点
补充角色 《法制日报》评论认为:网络监督属于社会监督的形式,糅合了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的特点。与国家机关的监督相比,网络监督虽然也具有“权力”的属性,参与主体广泛,监督方式多样,然而却是一种非正式的“软监督”,无法直接启动法律程序,不能产生直接的法律效果。相形之下,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监督则是“硬监督”,具有特定的主体和权限,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而且会产生直接的法律效果。虽然网络监督现在似乎发挥着巨大甚至是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其在这一机制中承担的主要是补充性的角色。
深层忧虑 人民网评论认为:与传统举报相比,网络举报终不免缥缈乏力,广大网民之所以乐此不疲于这种“挂一漏万”式的举报,因为它安全。当多数人将网络曝光列为最有效的举报方式时,何尝不是一种对举报人个人安全的深层忧虑?
时有发生的举报人遭受打击甚至生命威胁的事件,无不深深刺痛公众的神经,举报腐败的正义之举因此而披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举报人因此藏身网络。
对司法部门来说,大多数举报者匿名躲藏于网络既是一种尴尬,又是一种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将网络监督还原为程序举报,应该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虚幻的网络监督不足以也不应该担当起反腐主战场的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