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叫"银";我叫"偶";蟑螂叫"小强";什么叫"虾米"……这些在网络上迅速窜红的"网络语言",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青少年中传播开来。今日,一场关于"网络语言pk用语规范"的大讨论在天心区学院街街道举行,学生、老师、家长、网吧管理员等聚集一堂,各抒己见。
"网络语言节约时间,方便快速交流,语言表达更形象。"讨论会上,来自长郡中学的学生唐嘉华一语道出了青少年喜欢网络语言的最直接理由。而登仁桥社区的家长余静则觉得网络语言中结构过于简单,常出现怪字和语法、结构上的一些错误,会给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们带来不好的影响。长沙市二十一中语文老师朱伟霞则不忘提醒同学们"网络语言还没有入编常规用语,在作文中可不能用,在考试中使用可能会被扣分。"
近日,学院街街道对辖区内230名10-18岁的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网络语言因为
"有趣、特别"的特点很受青少年的欢迎,绝大多数的青少年都习惯在网络和日常生活中使用,仅有8%的青少年表示"从来不用"网络语言。同时,过半数的青少年认为"网络语言会经过规范,进入日常生活",22%的青少年甚至认为网络语言"时尚、时髦、有个性、比传统语言更有亲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