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将出台的消息尚暧昧不清,运营商间的不正当和恶性竞争已是甚嚣尘上。为争抢用户,台上借助成本优势大打资费牌,台下利用互联互通“猛掐”。在运营商逐渐升级的恶性竞争中,用户却成了不明就里的牺牲者。 携号转网为时尚早
近日有媒体爆料称,工信部将于4月中旬正式发文,出台移动号码携号转网方案,并于2010年4月,在海南和天津两地面向社会进行试商用。该消息称,在发文后的7个半月内,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将联合三家运营商进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网络和平台的改造。随后的2个半月内,三大运营商将进行联网测试,并用1个半月进行内部使用。最终,于明年4月进行为期半年的社会化试商用。
尽管携号转网的时间表被描述得言之凿凿,但是随后就有消息人士出来澄清说,目前天津与海南两地的携号转网方案尚在论证中,具体何时能推出尚未有时间表。
如此一来,大家期待已久的携号转网方案又只能陷入漫长的等待。原本寄希望于携号转网政策实现运营商之间的良性有效竞争的期待也只等能陷入暂时的僵局。实际上,携号转网通过允许用户保留原电话号码而更换运营商的网络服务,将能极大地促进运营商的服务提升和通信资费下降。
在工信部和运营商的博弈下,携号转网政策在今年实施已经无望。但其他非对称管制政策亦未到位,市场乱象已现。
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当前用户已经成为运营商严重的稀缺资源,尤其在3G时代,谁拥有用户谁就拥有未来市场。因此为了争夺用户,运营商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随着竞争的升级,恶性手段层出不穷。
部分地市的移动运营商为了从竞争对手手中“撬走”用户,所采用的不正当手段说不上令人叹为观止,至少也是让用户眼花缭乱。据了解,中国移动福建某分公司及下属移动通信专营店、代理商等组织的电话外呼及短信营销,对竞争对手的客户开展虚假宣传,已经涉嫌不正当竞争。
中国移动通过发送短信策反竞争对手的用户,如“电信小灵通半年后退市,凭小灵通号及电信C网号和手机,就可以到移动专营店或营业厅,免费换一部移动手机和号码,还有310元话费赠送”。
另外,据调查,在福建的许多地市,部分移动运营商甚至采取直接收购竞争对手的用户手中的小灵通号码和终端,赠送自己网络的手机并进行话费补贴。据移动运营商代理点的销售人员表示,只需携带身份证,持在网的小灵通或天翼手机(包括终端和在用的SIM/UIM卡)就可以办理兑换手续。
该销售人员表示只要现场用小灵通拨出呼叫验证为在用的用户,然后只要预存一定档次的话费就可以免费得到一张移动号码卡和一部移动心机,或者预存话费双倍返还,预存的话费将分12个月返还。
一方面,年初,各大媒体报道指出,有运营商通过散布炒作小灵通即将退市的消息,造成小灵通用户的心理恐慌;另一方面,通过话费和终端补贴鼓动用户转网。中国移动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实际上对竞争对手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力。在满街的横幅和广告招牌的鼓动下,用户带着恐慌开始转网。
而这一切,正是基于移动运营商的市场强势地位。中移动早前公布的2008年业绩显示,全年纯利近1200亿元。强大的现金流和成本优势使得市场主导运营商敢于在竞争拼成本。早在此前,运营商为了争夺用户,就采取过赠送加油卡、高压锅、购物卡等手段。
由于非对称管制的缺失,恶性竞争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期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互联互通背后的“战争”
根据电信业发展经验看,恶性竞争中互联互通往往成为最隐蔽的战场。现在,出现的教多的是,通话时断时续,短信延迟等互联互通问题。
包括工信部明确要求的运营商共建共享,科学发展的要求也被强势运营商置之脑后。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共建共享协议的签署呈现出了一个颇为有趣的“剃头挑子”的局面,即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积极,中国移动消极的景况。该消息人士戏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对共建共享的积极,更像是“穷兄弟抱团”,而“富兄弟”自然对共享无甚热情。基于这样的情况,非对称管制尚无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单单一个携号转网尚需10个月网络准备,可见互联互通问题之复杂。
当前3G上路,三家运营商三种制式的3G网络,其业务的互通引起各方关注。如果对运营商的这种“战争”听之任之,最终只会伤害中国的3G发展,损害用户的利益。
近期,国资委正组织麾下各大央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而通信行业的科学发展,关键是实现市场均衡有序竞争,实现电信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国有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实现用户利益的最大化。三大运营商作为国资委旗下的企业,如果继续在互联互通上“掐架”,还怎么科学发展?
监管部门必须出手终结这场本不该有的“战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