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人人都期盼找到务实有效的应对办法。信息产业是大家认可的有望驱动这种变化的重要力量。我相信各方面的融合是大趋势。这不仅带来了新的机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今天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可喜变化主要有两个特征,即移动网络宽带化和移动终端信息化。国外同行已经从筹组了多年的3G开发和演进过程中看到了一线曙光。从2007年第四季度到今年1、2月份全球3G的发展来看,中国也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市场服务机会。
不仅是电信业,媒体业、娱乐业等其他从业者也需要回答清楚:转型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如何检验转型?转型成功与否,主要看能否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更需要和更满意的服务。企业也将从转型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中国联通目前有几个主要的变化:第一,在北方,业务更加扎实;第二,有可能在全国建立一张功能先进和产业规模较大的WCDMA网络;第三,随着应用服务的变化,基础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存在国内网络资源需求,更需要利用国际网络资源。
中国联通拿到WCDMA牌照,下一步将利用技术发展驱动业务创新、利用用户市场多元化推动自身业务和多元化业务融合、利用终端发展推进业务多元化、紧跟产业融合和价值链扩张的双重趋势,以此实现新发展。
据权威部门统计,到2008年底全球3G用户已经超过了4亿户,同比增长接近60%。WCDMA用户已经突破3亿,占全球3G市场的70%。这种发展趋势还在进一步向WCDMA倾斜。手机HSPA用户已经达到8200万,手机款式已过千款。不同国家和地区WCDMA先行者所创造的基础条件为中国联通WCDMA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但是最终的成功还是要取决于技术产品成熟度和市场需求。建设新网络是无可争议的一项刚性任务,但是除了关注WCDMA发展,中国联通一刻也不敢懈怠技术的走向问题。
在吸取前人成功经验、规避前人不成功领域的基础上,中国联通审慎地比较选择了HSPA技术建设第一期WCDMA网络,这种技术演进是非常平稳的。中国联通预计今年将有284个城市开始提供WCDMA服务,并希望于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在全国55个城市开通WCDMA的试商用。
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对中国联通来说是一个挑战,应用、支撑手段和市场前端的准备更是一个挑战。中国联通的3G准备,因为时间很仓促,这么大规模的网络和系统建设相对容易,但是细化到网络优化却是不容易的。中国联通在5月17日也只能提供主要类型的基于3G网络的服务,但是只要打开了互联网的大门,一定会出现很多令13亿中国人喜闻乐见的3G互联网应用服务。
中国联通这次新的组织机构,已经突破了传统运营商新业务的组织架构。坦诚地讲,过去多年摸索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往往把社会各行业的应用服务重担交给一组人去完成,而这一组人不可能是全才。在3G新业务领域里,做好运营商应做的事情后,在应用层面上应该尽可能实现专业化运作。这种专业化运作应该以一种合作开放的方式来实现。
中国联通即将完成手机音乐和视频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工作。这次招聘无论来自公司内部还是外部,都应当按照市场化运作规律去承担应尽的责任。通过探索,把更多市场化机制引入到国有企业老店。
最近有人提醒我,到了3G时代,最好要放弃增值业务这个概念。再过几年,随着非话音业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到底什么是增值业务的问题,需要重新审视。要不了多久,非语音业务将会占到运营商业务总收入的50%以上,这是大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当这一天快速来临的时候,会更好地驱动很多转型。
中国三家运营商拥有三张3G网络,每个运营商都会在创新服务上狠下功夫。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这种公共创新型服务领域,我希望能有一个共同语言式的“普通话”。合作各方最好能找到一种既竞争又共赢的机制,大家按照共同的游戏规则去制订和提供服务。
但是这仅仅靠三家运营商的力量是不够的,也需要监管部门的参与。当非语音业务占比越来越大的时候,监管部门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参与,乃至对游戏规则的制订也将产生更大的权重作用。
我相信这种情况会逐步实现,但是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就来临。
常小兵简介:1957年生,河北涉县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现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毕业,工程管理硕士,教授级高工。2004年11月起,任中国联通董事长、党组书记。2008年电信重组后,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