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发布最新一季度通信业运行情况统计数据,从总体上看有喜有忧。其中,今年一季度我国电信业总业务量增长10.8%,但业务收入仅增长1.86%,利润下降18.7%;非话音业务同比增长14%,占业务收入的比重与去年年底相比提高了3.9%,但话音业务特别是固定电话业务下滑依旧很大……
这些数据也反映出,3G发牌至今,我国通信业非话音类业务呈现增长势头,各个通信企业正在逐步由提供话音业务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变。同时这也表明,3G的建设运营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方面的成效渐显,正在成为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广东考察期间,也强调要创新提升3G产品竞争力,如此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3G业务发展。
一季度电信业总业务量与非话音业务增长明显
电信业重组、3G牌照的正式发放给我国通信业带来了重要的转变。从业务收入方面看,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2009年1—3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86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96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
从用户数上比较,1—3月份,全国累计净增电话用户2360.7万户,总数达到100564.1万户,突破10亿户大关。尤其是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网用户进一步趋向宽带化。1—3月份,基础电信企业净增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70.9万户,达到8813.4万户。
从业务结构上看,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祝军表示,目前我国通信业话音业务特别是固定电话业务下滑很大,但非话音类业务呈现增长势头。2009年1至3月,移动通信收入和数据通信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4%和7.7%,在电信主营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4.53和0.66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业务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比简单地增加业务收入有更长远的意义。
3G拉动效应开始显现,综合信息服务助力扩内需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综合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强烈,而且具有不可逆性。对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运营商来讲,丰富多彩的信息化业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新增点,3G则是重要拐点。无论是哪一个运营商,都在向移动增值服务、互联网应用等多个层面的综合信息服务迈进。
据运营商公布的第一季度营运数据显示,中国电信经营收入按年升14.9%至508.86亿元,移动业务扭转了去年第四季度接收CDMA业务后用户流失的情况,表明转型业务已初步成长。与此同时,宽带用户数与业务收入上升成为推动固网非话业务比重进一步增加的筹码。
事实上,3G市场的启动,不仅有利于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基础电信网络技术水平和总体服务能力,丰富用户体验,更有利于拉动国内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可以这么认为,3G所能提供的丰富应用不仅为通信行业创造了更多掘金机会,还为IT、互联网等领域敞开了机会大门。同时,电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方式已经由过去主要靠收入增长的“直接贡献”,转变为提高国民经济质量的“间接贡献”,通过信息服务的高效渗透助力社会各行各业运行效能的提升,从而为经济发展带去更多活力。
3G加速发展惠及民生
技术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止,用户沟通的需求始终存在。以用户数和语音收入打下基础的2G已经是运营商的优势所在,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则是用户选择3G的唯一理由。
站在用户角度,真正做到3G惠及民生,运营商必须从客户实际需求着手。“3G业务提速不提价”,这种提法很符合老百姓对电信服务的向往,但是,由于电信业涉及的问题较多,计费系统复杂,并不像铁路票价那样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处理。因此,理性消费要求运营商定制出具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方案,通过占领细分市场,获得更多潜在用户或吸引用户转网,从而达到用户与运营商自身的双赢。
电信专家雷震洲则从宽带战略角度对发展3G提出看法,“3G牌照的发放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真正的全业务运营时代,仅仅是业务上的捆绑,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全业务,是能够满足人们未来需求的全业务,是能够实现信息保持全面增长的全业务,是涵盖电信互联网、传媒、商务、娱乐等所有应用领域的全业务。所以,它必须是基于超速率宽带接入的全业务。”
因此,从目前的电信市场发展情况看,我国电信业惟有拓宽视野,面向信息化的未来进行业务创新,以多业务增加盈利点,填补语音业务“缩水”的空间,才能摆脱困境,获得一片新的发展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