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ofThings”是国外对“传感网/物联网”的英文全称,对于物联网这一新兴产物,中国相关业界人士用中文方式进行了一个定义——把世界上各种通过物品通过信息标签识别传感技术和装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智能化的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就曾多次公开表示,物联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公认的概念。
对于这种目前业界较为公认并认可的物联网定义,笔者这里表达的则是,仅从字面上把物联网的定义进行了一个直译并不是很合适,正在进行中的“三网融合、三网合一”,从信息、数据的传输通道来看,国外网络是三网合一,中国则是三网融合,由这一点来看直译过来不太适宜,应根据中国国情与特色,加上中国元素的内容在定义中。
毕竟在全球“三网合一”及中国“三网融合”大背景下,今后传输的通道不再局限于互联网这个平台,还包括移动通信网,甚至于现有的及正在发展中的广播类的传输技术——如,有线电视网、NGB、CMMB等都可以“百花齐放并参与到物联网传输平台”,甚至于在技术成熟的背景下,电力网也可成为一条并非仅仅进行输送电力,电力网也可成为一条全新的数据、信息等方面的传输通道。
在上述诸多的传输通道与技术中,作为新兴产业参与方可通过市场应用的检验与用户的使用,把不成熟的技术/通道淘汰出局。
物联网芯片构成要细化
在近一两年与物联网芯片相关的报道中,部分企业都纷纷以各种名义对外宣布自身已研发出首颗物联网XX芯片,那么在现有物联网概念并没有最终确定的背景下,这些被宣称为物联网XX芯片到底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芯片还有待考察。
在可想像的空间及芯片应用的角度,我们知道,物联网芯片可围绕着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社会等重大市场。
有了上述那个很明确的需求后,作为统筹者就可按照上述物联网芯片的实际需求规定一下物联网芯片到底分为哪几类、哪些领域,各类芯片主要实现的职能是什么,物联网芯片核心架构有哪几层、每层中包括哪些芯片。
如,物联网的嵌入式芯片主要特征是什么;传感网络芯片都包括哪几类;物联网芯片当中的二维码编解码的条码芯片、RFID芯片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在物联网传输、接收等环节,则需对这两个环节当中接收芯片、发射等芯片进行了一个定义、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