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IT业过寒冬”的说法此起彼伏。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华为老总任正非、腾讯董事长马化腾最近都向内部员工表示互联网的冬天要来了。联想杨元庆、海尔高以诚也大喊“IT业寒冬来临,谁的棉袄厚谁就能度过寒冬”。
各公司大佬都不约而同大呼“过冬”,与经济大环境不无关系。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CPI上涨,通货膨胀上行,购买能力降低。这些,都成为时下绕不开的命题。
让国内PC巨头颇感寒意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的《反垄断法》,更是给国内PC业界“雪上加霜”。
8月1日起实施的《反垄断法》,引起了英特尔、微软等国外巨头的严重关注。
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其要“管”的虽然不是一些行业中的“巨无霸”本身,而是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根据该法,企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三个方面。
谁将成为该法的第一IT被告?除了软件业的微软,就是芯片巨头英特尔,这似乎成为业界的共识。
英特尔在全球芯片市场占有率超过80%,符合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的定义。其最近在韩国、欧洲频频遭遇AMD起诉,正是这个原因。
在国内,IT界都知道英特尔有条不成文的游戏规则,即给OEM厂商广告补助与“销售返点”。广告补助与“销售返点”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利润空间,同时也提供了价格战的操作空间,众多PC厂商比拼价格,由于有英特尔规则的支持,也能多销薄利。
广告补助源于“市场基金返款”,是英特尔IIP(Intel Inside Program,联合市场推广和商标授权计划)的产物。凡是参加IIP的经销商,在市场推广中都会获取英特尔相应的广告报销支持。据了解,广告补助最高的时候(2005年、2006年)能返还50%。当时由于竞争对手AMD在64位技术上的领先,同时由于其芯片低价格,更高的广告补助、销售返点获得OEM厂商的追捧,国内PC厂商都纷纷采用AMD芯片。
这给当时的英特尔相当大的压力。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英特尔全球机构重组,加强研发创新投入,而重磅炸弹则是对OEM厂商提高“市场基金返款”比例。最高时的返款比例高达50%。而“市场基金返款”也确实帮助英特尔团结了中国的友商,渡过了一段艰难时光。
如今,中国《反垄断法》实行后,英特尔再沿用“市场基金返款”与“销售返点”来控制OEM厂商与渠道,将有被起诉的危险。《反垄断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而早前我曾与AMD有关人员就《反垄断法》事宜沟通时,其称将在合适的时机拿起法律的武器,对英特尔提起反垄断控诉。
英特尔为规避《反垄断法》的保身之举(不过在我看来,此举对英特尔百利无一害,成为其从OEM厂商那收回成本,提高利润的堂而皇之的理由),却无疑给国内众多PC厂商带来灭顶之灾。
英特尔将“市场返款基金”由最高时的50%降至20%以内,“销售返点”则由20%降至5%以内,并且还有继续下行的趋势,这等于是断了国内一些靠补贴吃饭PC厂商的后路。
由于PC市场的恶性竞争,PC市场趋于薄利,据说联想的PC毛利仅达5%左右,戴尔稍微好点,可能有8%。更多的PC厂商,甚至是在做贴本生意。一来,PC规模大,能树立品牌形象,一般企业宁愿用其他业务供养PC业务也不敢轻易退出,况且即使退出也并非易事;二来,英特尔能给予高返点和广告补助,这样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利润空间,也能多销薄利。
如今,英特尔来这么一手,无疑是在国内PC厂商上“掐脖子”,那些靠英特尔返点过活的企业,日子必定难熬。实力强的,能熬过,实力不行的,自然只有死路一条。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杨元庆、高以诚要说“冬天来了,准备过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