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熟了,到移动农网上发个信息,不愁销路;发生病虫害了,智能监控系统主动发短信给“主人”,有效防治病虫害……你能想象到在北京郊区农田里,如此智能化的场景吗?是的,农业信息化正在那里绽放芬芳。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农民兄弟的生产、生活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广袤的农村从最初的“通电话”正在向“信息化”飞跃。作为北京地区最大的手机运营商,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努力为农村铺就信息化的康庄大道,为农民朋友提供便利的信息工具,描绘出一幅现代农村信息化生活的美好画卷。
“12582”帮农民工找工作
近些年,北京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对于农民工务工人员的需求大幅增加,但供求双方的信息却严重不对等。中国移动的“12582农信通”信息平台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它,农村务工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蓝领、中高职在校学生等务工人员都可以直接获得大量、丰富的岗位招聘信息。
据了解,12582服务依托中国移动覆盖农村的四大平台:语音服务中心、短信服务平台、互联网站及移动信息服务站,并整合涉农部门信息资源,通过语音热线、农民信息机、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可以为农民朋友提供新闻政策、农业百科、务工信息、供求信息、市场行情、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三农”信息查询、订阅、登记服务。
当然它还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农民朋友可以交流娱乐、交通、农业、找工作、找销路等各方面信息。据了解,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还提供一项服务——“务工易”,它是农信通业务品牌的一个全网子业务,通过语音、短信、彩信、WAP、Web等方式,提供就业、创业、培训信息服务以及交友等功能,实现用户找工作、培训、交友、生活娱乐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农网搭建致富捷径
昌平区兴寿镇通过移动农网发布草莓采摘信息,两个月内就吸引了2000余人到兴寿采摘草莓,为村民增收4万余元;大兴区安定镇通过农信机发布西瓜、樱桃供应短信,成功吸引了许多客户主动来到田间地头收购,省去了农户的运输成本;大兴区礼贤镇信息员还发布五大批发市场价格信息,便于村民掌握基本的价格情况,可以合理地为自己的产品定价,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通过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搭建的农网,北京郊区县的农民朋友尝到了信息技术的便捷与高效。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农网项目是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北京市农委、北京市经信委共同编织的一个大型信息化平台。农网与“221信息平台”相结合,采用“无线信息网络+信息机(农信机)+无线移动终端”的模式,实现了涉农信息发布、移动政务、信息互动等功能。为各级政府部门涉农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手段,同时,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获取途径。
“由于经济水平有限,农民最讲究实惠,只要有人能够从移动农网中获得实惠,马上就会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农户来使用移动农网的信息致富。”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仅2008年一年北京市各级政府、涉农组织通过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农网向京郊广大农民发送政策法规、农业科普、天气预报、灾情疫情预警、务工就业等各类短信1386万条。
2000大棚实现物联网监控
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开始在农业生产中绽放异彩,在大棚里装几个传感器,农户坐在家里只需通过一部手机就可最及时地掌握虫害信息,成为病虫害的防治能人。“设施农业病虫害远程监测及专家服务平台”便提供这样奇妙的服务。
据了解,该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能对农业病虫害实时监控和有效控制。其原理是,物联网数据采集监测设备利用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种植大棚中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土壤的各种环境参数,通过网络传输到专家服务平台,经过系统分析后,再以短信和网络的方式告知农户,让农户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在这些老百姓享实惠的背后,是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
目前北京地区实现远程监控的大棚数量已经达到2000个。专家服务平台是这项物联网应用的最大特色,农业专家可以跟农民互动,并根据农户提供的现场照片给出指导意见。
“大多病虫害的发生都和环境有关系,通过对环境的实时监测,可以提前预防病虫害,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病条件,可以不打药或少打药,大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相关人员介绍说,这种监控系统还为农业合作社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管理手段。管理者可通过互联网登录平台,有效管理每个大棚。专业合作社也可以通过平台,为每个大棚提供服务。此外,该平台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绿色认证手段,产品的生产、生长过程可以通过电子标签溯源,并可通过网络视频随时监控。
阎村镇
数字生活样板间
北京房山区阎村镇农民袁淑莲至今对2007年的那场雪和那条信息记忆犹新,经营蔬菜大棚的她临下班前收到了镇上发来的天气信息,赶紧为大棚盖上了塑料布。“晚上果然下雪了,否则,七棚黄瓜,损失就大了!多亏了这么一条天气信息。”袁淑莲感叹道。
在相当程度上,这就是受益于阎村镇先进的移动信息化。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京郊小镇,是北京第一个“中国移动农村信息化示范镇”。在这里,短信实现了会议通知、政策宣传和民主选举,春节有短信春联征集,元宵节有短信灯谜竞猜,运动会上可以用手机对讲,防汛数据可以用短信及时上报。村民通过手机可以随时参与乡镇建设,及时了解政策方针和市场行情。
在迈向新农村的路途上,传统的报纸、电视、村务公开栏的宣传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互联网、计算机对于广大农民来讲使用门槛又过高。在北京的推动下,阎村镇打造了北京市第一个“中国移动农村信息化示范镇”,阎村镇的数字化生活不仅成为一个“样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庄,更成为了一个“代表”,展示着在未来无线城市建设中,农村信息化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