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朋友丢了手机,到运营商的营业厅去补办SIM卡的时候,被要求必须由机主本人带着身份证来重新申领。当年北京后付费的手机,都需要北京的身份证才能办理,而那个朋友当时就是拿熟人的身份证去办的手机号,但现在早就和当初提供身份证的人失去联系了。运营商方面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销号重新申请。
目前,移动对在京外地人的新申请开机,实行担保政策与预存话费政策二选一的方案。
若用户接受预存话费的政策,则需在申请电话时,预存500元话费,就可以享受全球通业务。用户一旦发生欠缴话费的情况,运营商将从预存话费中扣缴话费,不但可以省却用户因一时不便交费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外地用户寻找北京担保人的麻烦。但是,此前拿本地人身份证办理开户的用户除了销号之外,没有办法改成预存方式。
运营商当初要求办理开户必须提供本地身份证,是担心恶意欠费后无法追缴。其实,这几年电信运营商随着业务的不断深化,提供了很多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方式。
2003年之前,在北京办理固定电话或是宽带业务都需要本地身份证。2003年年底,运营商开始实行新装机担保制度,持外地身份证的用户在办理装机手续时,必须要由持本地身份证的居民作担保。或是办理预付费业务,先缴纳押金,再先存入一定金额的通话费,就可进行通信服务。但当时,办理了预付费的宽带只能选择最低档次的套餐。目前这样的限制也已经取消,外地人只要选择担保或是预付费方式,可以享受北京市民在通信业务上的同等待遇。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已占到35.9%。每3个人中就有1个来自外地。北京和所有的大城市一样,基本上算是个由移民不断补充的城市。若在服务行业对本地人和外地人有不同的门槛,会让外来人员感到生活不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被“歧视”的感觉,毕竟欠费并不是只发生在外地人身上。因此,通信服务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出更为合理和便利的安排。例如,在国外申请很多业务可以采用挂钩信用卡的模式,信用卡本身在发放之初,银行就会对申请人进行信用评级和考核。外地人在申请通信服务时,拿信用卡进行担保并绑定缴费,出了欠费问题可以直接在信用卡上扣费。信用卡额度不足时银行也会对卡主进行催缴,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摊了运营商的盈利风险。
对于运营商而言,早一些跟上时代步伐,早一些获得消除“门槛”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