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06年TD-SCDMA开始商用时的步履艰难相比,今天的TD-LTE可谓发展得一帆风顺,不仅产业链空前繁荣,而且国外多个运营商也宣布了对TD-LTE的支持。这不仅得益于政府主管部门和运营商对TD-LTE的精心布局,更是遵循商业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
产业链联动
回顾TD-SCDMA发展初期,终端和芯片的匮乏制约了其发展速度,缺乏好的智能手机和相关的半导体芯片成为其最大的发展瓶颈。而在这方面,TD-LTE在一开始就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在不久前全球著名投行高盛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目前全球投资TD-LTE半导体的半导体企业和设备厂商已经达到18家,远远超过了只有6家TD-SCDMA半导体厂商的数量。
值得一提的是,与TD-SCDMA的最先支持者的实力普遍偏弱相比,TD-LTE的第一批可商用芯片的推出者是像高通、意法爱立信这样的国际大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TD-LTE产业链其它环节的投入热情和力度,同时也将加速TD-LTE终端的研发进度。
2011年MWC期间,高通就推出了支持TD-LTE/FDDLTE的MDM9625和MDM9225芯片。明年高通计划商用的采用下一代架构设计的芯片MSM8960也将支持TD-LTE,它将是是第一款集成了调制解调器功能、同时支持TD-LTE/FDD-LTE/EVDO/WCDMA的移动处理器,能够极大简化多模LTE/3G手机的设计。
与此同时,另一个芯片巨头——意法爱立信也推出了多模芯片M7400,能够同时支持TD-LTE/FDD-LTE/HDPA+/TD-SCDMA。与高通不同的是,意法爱立信对TD的支持从3G时代就已经开始,对于TD-LTE,意法爱立信可以说是有备而来。
高盛指出,这些芯片产品将极大地降低多模LTE手机的设计壁垒,使TD-LTE可以利用FDD-LTE和3G产业链的规模优势。高盛预计,TD-LTE将在2013年具备投入商用的条件,其中包括良好的智能手机的支持。
而实际上,中国移动的TD-LTE终端集采将在更早进行。中国移动终端部副部长耿学锋曾公开表示,中国移动将在年内进行两阶段的终端规模试验,最终目标是在2012年3月实现TD-LTE终端的TDD/FDD共模,并与现有的2G和3G制式兼容。
更为重要的是,TD-LTE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海外布局。根据高盛报告的统计,目前全球宣布支持TD-LTE的运营商已经达到12家,日本的软银和印度Bharti很可能成为最先商用TD-LTE的运营商。而来自GSA和CDG的数据则更为乐观:现在世界上共有17个TD-LTE的预商用局在进行。
尽管中国移动可能不是全球第一家开通TD-LTE服务的运营商,但中国移动对于全球TD-LTE技术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高盛在报告中指出,至少在2014年前,TD-LTE运营商的数量仍将远低于FDDLTE运营商,而中国移动是目前所有TD-LTE运营商中规模最大、资金最雄厚的一个,中国移动对TD-LTE的及时推动对TD-LTE技术在全球的成功至关重要。
漂亮的开局
2011年,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杭州、厦门、北京7个城市启动的TD-LTE规模试验,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在完成了单系统/单芯片测试、芯片与系统互操作测试、关键技术测试、外场组网测试后,TD-LTE在设备成熟度、施工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分别为这7个城市提供设备的厂商有10家,分别是中兴、华为、大唐、诺基亚西门子、上海贝尔、普天、爱立信、新邮通、三星和烽火。与TD-SCDMA商用初期相比,数量增加了很多,特别是国外厂商的热情,明显有所提高。这也将导致TD-LTE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明显高于TD-SCDMA。
就高盛看来,中兴将成为TD-LTE的主要获益者。其报告中写到,由于在本土市场上有优势,中兴有望获得比3G更高的市场份额。高盛预计中移动TD-LTE业务将为中兴2012/2013年总收入贡献6%和7%。
为了展示实力,同时也为了赢得一个良好的开端,目前大部分设备厂商都积极投入到TD-LTE的外场测试和规模测试中,从设备互通到开通第一个TD-LTE业务,都是竞争的焦点。同时这也促进了TD-LTE的良性发展,更多创新的技术和优秀的工作方式被带入TD-LTE规模试验网建设中。
在广州,针对复杂的无线环境,承建方和设备提供商中兴通讯将“全景覆盖方案”进行实际应用,很好地实现了实验网的TD-LTE覆盖;在深圳,为让TD-LTE信号更好的覆盖大运中心、开闭幕式场馆、媒体中心等大运会主要场馆及周边的滨海大道等主要道路,承建方华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SingleRAN端到端解决方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像这样的创新在TD-LTE规模试验中还有很多。而正是不断创新让TD-LTE的发展步伐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