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公园、公车站、商厦、电影院等,无论是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还是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或是车载通讯设备,只要带着WIFI模块,就可以随时连上网络,享受视频对话,玩着移动社区,搜一下地图周边,或用它们远程刷卡消费。而支撑这一梦想的就是无线城市。
在联通的合作营业厅等门面,多数都在热卖带WIFI的智能设备,广告语就是:没有无线的手机能够做什么?
在3G向4G挺进的时代,移动应用的爆发激发了对移动网络的需求。无线城市的搭建成为运营商不得不做的功课。然而,回观10,11年运营商无线城市的建设,在策略上的些许误区不得不去认识理解。
一、支撑无线城市的不仅仅是WLAN。说起无线城市,从运营商到媒体,长篇累犊的宣传与思维灌输,都认为无线城市就是建立城市WLAN网。殊不知WLAN只是无线网络的一部分。
研究报告和策划方案,在无线城市上基本都围绕WLAN是解决移动终端无线需求与连接的主要构成。可是,WLAN是建立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AP的支撑毕竟有限。联通各地的合作营业厅都有相似的认识,在推广IPHONE4及其它带WIFI的移动终端上,同一热点下支撑的移动终端对WIFI非常吃力,电力消耗比起CDMA或者WCDMA要高。
二、WLAN仅是做为无线城市的一个重要补充。WLAN可以在方案里不可少,但不是长期解决无线网络的策略。无论对移动、联通还是电信来说,WLAN只是市场竞争策略的一部分,过份倚重WLAN只会对有优势的运营商本末倒置。
对运营商来说,借着无线城市的城市及部署WLAN的基础上,重点方向还是该部署CDMA、TDLTE。特别是移动,由于在有线宽带没有多少优势,在移动终端也没有王牌产品,发展TDLTE是战略重点。
WLAN的支撑有限,这是一个必须的认知。不能因为热点的支撑有限,而去无限扩展热点。
三、无线城市的最终目的与策略还必须拥有终极的新商业模式。
无论是WLAN还是CDMA、TDLTE,网络终究是要消耗的。在WLAN的热点下,流量对于用户来说是低成本的,对运营商来说,支撑与维护是高成本的;不属于WLAN热点的其它网络,流量对于用户来说是高成本的,运营商可以计时计流量的收取费用。但这种两级化的流量模式对于运营商来说,不是无线城市的运营之道。
在PC有线网络下,支撑互联网公司的不是流量,而是在网络后面的各种网络消费需求。获得高流量的网络公司在营收上不一定强过比它流量较低的公司:
以sina.com.cn与163.com为例。二者同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门户网,前者在流量排名全球16名,后者是26名。特别在新浪网推出微博功能后,流量与用户更是比网易占有优势。但在季度财报上,新浪网的营收长期远低于网易。以今年的数字为例:第一季度新浪网的财报是1.002亿美元,广告收入是7250万美元,而网易的财报是2.35亿美元,广告收入仅是1940万美元,但游戏等数字收入高达2.1亿美元。在数字增值收入上远超过新浪。
网易自2004年后,依靠网游等数字增值收入,在营收与净利润上远超过流量与用户领先的新浪网。在互联网上,占据流量优势并不代表会占据收入优势。
在无线网络基础上,移动该重审、重新规划新的消费与计费系统,针对行业、个人用户支撑新的移动应用市场与无线消费需求,这才是真正的无线城市支撑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