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浏览器,看到漫天AMD总裁鲁毅智因为连续7个财季巨亏财报而下课的消息。第二天,收到不少人的邮件提醒,这一天,是英特尔的生日。英特尔沉浸在自己的生日庆祝上,完全无暇顾及竞争对手送来的这份大礼。
当鲁毅智还在带领AMD的皓龙(Opteron)和速龙(Athlon)给英特尔带来大麻烦的时候,我们还更多地听到了英特尔偶尔强硬的回应态度;在被AMD利用反垄断将英特尔告上法庭的时候,也能听到英特尔的正面回应。而这次,面对AMD送来的生日礼物,英特尔还在沉默。
7月18日当天,AMD开始了CEO的交接,同时宣布退出手持设备和数字电视图形芯片领域。这极有可能是鲁毅智下课前的签署的最后一项文件,也让AMD砍掉了收购ATI之后带来的负面效应。
收购ATI之前,AMD一直专注于微处理器业务,收购ATI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强芯片的图形处理能力,同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芯片组业务。但是最后的结果却离想象很远。早在AMD宣布收购ATI时,就有很多分析师对这一交易提出质疑,他们担心AMD无力偿还交易产生的巨额债务,而且ATI给AMD增加的价值远远比不上收购价格。
在收购ATI之前,AMD自有现金只有30亿美元,并不足以支付54亿美元全额并购ATI,于是又向摩根士丹利借款25亿美元,背负了一定债务。
必须承认,无论AMD表现得多么迅猛,它和英特尔相比仍然是家小公司。在资金和资源方面都和英特尔不在一个数量级。AMD将自身产品线拉长,与英特尔的价格战还将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当时AMD对自身面临的资金问题显得估计不足。AMD不仅无力偿还债务,ATI给AMD增加的价值也没赶上收购价格。
财务负担也拖了研发的后腿。AMD坚持要在第三代皓龙处理器上采用四核设计,但这项计划却不断延后,本该大干一场的巴塞罗那、本该成为2006年明星的巴塞罗那却成为了英特尔四核的手下败将。
不过新上任的Dirk Meyer显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Meyer在公开场合表示AMD会在公司结构和业务核心方面发生一点转变,并将业务收缩到AMD的财务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AMD还要考虑的是要不要卖掉其芯片生产厂。这方面的投入成本很高,例如其在德国建设的第一座生产厂成本为20亿美元,每两年对生产厂进行一次升级的花费也会达到20亿美元。这对AMD来说,实在是很高的一笔投入。虽然无厂化有悖于鲁毅智当时“自己承担生产任务”的策略,但是任何策略在阻碍公司发展的时候都应该被舍弃。
Meyer表示要在低价笔记本芯片上有所作为,这意味着他要研发出低耗能、散热好的芯片来和英特尔的Atom芯片一较高下??后者不但用于低价笔记本,也用于移动互联设备MID。不过也许在中档芯片上发力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才是AMD现在应该选择的。
其实,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才是AMD应该做的。看看那些称得上伟大的公司,比如IBM,比如微软,也许他们有时候的行为让我们觉得不能接受,但是这是他们行事的风格,也是他们坚持的道路。一个致力于背负伟大盛名的公司,最需要做的,是坚持自己,而不是追随和重复别人的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