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这家科技巨头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纠结、问题多多的公司。在短短的一年多里,它炒掉了两任CEO;惠普董事会此前临时收回成命,再不打算分拆其PC部门。经过这一番动荡之后,惠普窘迫的现金状况又令世人关注,今天,国外媒体发表文章对这一情况做了详细分析。
以下为文章全文:
目前看来,惠普下一步的策略是,花掉更多手头的现金。
截止7月份,这家硅谷科技巨头公司在银行的现金储备还约为130亿美元,随后它便耗费117亿美元巨资收购了一家软件公司,并宣布关闭其平板电脑业务以节省10亿美元开支。
至此,惠普已经比大多数高科技公司债务负担更为严重,雪上加霜的是它还得多付出46亿美元以完成此前的收购计划。
虽然这家公司还远未到关张的时候,但惠普的现金管理正在成为人们普遍担心的关键问题,该公司正准备于星期一下午发布截止到10月底本财年第四季度的财报。
一些投资者担心惠普是否有足够资金能去完成重大收购或回购其股票,以提振该公司的股票价格。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vercore的分析师罗布·西拉(Rob Cihra)说道:“现在,让惠普描述其现金状况可能会与让它说明盈利情况一样重要”。他还表示该公司花钱的速度“绝对令它举步维艰”。
9月份,新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在惠普辞退前CEO李艾科(Leo Apotheker)之后走马上任,她也早已认定现金流问题是她继任后需要优先考虑的事务。
在就任的时候,惠特曼便在一次电话会议上强调:“我们还致力于重建资产负债表,改善我们的财务灵活性,并采取一个平衡的、有纪律的资本分配方法。”
据知情人士透露,激进投资者兼基金公司Relational联合创始人拉尔夫·惠特沃思(Ralph Whitworth)上个星期买入了惠普1%的股权并加入了董事会,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受惠普将改善其财务策略的前景所鼓舞。
惠普发言人拒绝就此发表任何评论。
此前一年多里,这家科技巨头经历了很多的动荡不安,连续换掉了两任CEO,曾考虑过但最后还是否决了将其PC业务剥离的计划,这使得人们对该公司现金流更为关注。
可以肯定的就是,科技界的许多公司可不会介意他们能够取代惠普的地位。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 Investor Services Inc)公司的分析师理查德·雷恩(Richard Lane)却表示,与大多数有着高信贷评级的公司相比,惠普的资产负债表状况依然良好。
但惠普与其他一些高科技公司相比,身上背负了太多债务。2011年前三个季度的长期负债额已由2008年的77亿美元飙升至190亿美元。
如果将短期借款算在内的话,截止7月底,惠普的负债额已经超过了250亿美元。其中包括该公司贷款100亿美元完成Autonomy收购的这一笔花费。
所以,惠普花费117亿美元于10月份收购完结的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对该公司的负债情况可谓是雪上加霜。
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与其他行业的公司相比,往往有着良好的现金流量对负债总额比率,其中部分理由是因为科技业的变化更为迅速。
雷恩表示,这也是为什么惠普引人瞩目的原因。
例如,微软在最近一个季度末净债务为450亿美元,思科是280亿美元,甲骨文为170亿美元,戴尔是90亿美元。
穆迪和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公司表示,基于惠普业绩表现将会衰退的预期,他们都下调了对该公司的信用评级。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惠普依然能够借得到钱,但它的借贷步伐会加快。这可能会损害到惠普的融资业务,也就是为客户提供贷款以购买其产品的策略。2010年,惠普为客户提供的资助约为60亿美元。
另一个问题关于其自由现金流,亦即经营产生的款项减去资本支出后的现金额度,它也是企业价值评估领域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项指标。
惠普2008财年的自由现金流是120亿美元,2009年为102亿美元,2010财年却下降到84亿美元。
该公司8月份曾表示,刚刚结束的财政年度预计将产生约80亿美元的现金收入。
惠普已将一些现金投入到股息分红和股票回购上。后者可以通过减少流通股的数量来增加每股收益以提振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在过去一年里,惠普每季度平均花费了34亿美元用于股票回购。
但惠普的现金状况可能会令其回购节奏无法继续保持平稳。惠誉公司高级总监约翰·维特(John Witt)表示,他预计惠普将继续回购部分股票,但远远无法达到近期的水平。
现金短缺这一问题还可能会令惠普在另一块战略上举步维艰,也就是收购。
惠普一直以来都站在高科技行业的整合浪潮之巅。除了收购Autonomy外,最近它还花费了十多亿美元去收购其他公司,包括ArcSight、3PAR、Palm以及3Com等等。惠普的竞争对手,戴尔、甲骨文和思科在收购方面,都不像惠普表现得如此激进。
维特提到,如果惠普想保持其信贷评级的话,它已经“没有资金空间”去考虑任何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