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运营商的信息化建设初期大部分是需求驱动的,一个新业务可能就建设了一个系统。这样不仅造成了系统数量繁多同时也造成了“烟囱式”的系统分布现状。目前,对现有业务系统按照SOA架构进行整合,高效利用现有业务系统资源已经成了运营商的共识。
信息化系统整合关键
信息化系统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服务、流程、管理、组织架构、数据和界面等整合。通过多个大型系统整合的经验表明,服务整合在信息化系统整合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服务整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信息化系统整合的质量。
下面,简要的介绍一下服务整合。
服务整合思路
按照SOA的服务架构进行服务整合
面向服务架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架构模型和一套设计方法学,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重用应用程序中立型的服务以提高IT适应性和效率。它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 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服务层是SOA的基础,可以直接被应用调用,从而有效控制系统中与软件代理交互的人为依赖性。 SOA的关键是“服务”的概念,W3C将服务定义为:“服务提供者完成一组工作,为服务使用者交付所需的最终结果。最终结果通常会使使用者的状态发生变 化,但也可能使提供者的状态改变,或者双方都产生变化”。
在信息化系统整合的服务整合中,按照服务的软件开发流程,服务分成服务识别、服务定义、服务分析、服务设计、服务开发、服务测试、服务部署和服务管理。
重点是要建立一套服务识别框架
在服务层,重点是要建立一套服务识别框架,对现有系统的功能进行抽取,以识别出相关服务、以及服务的定义、服务的规约等。
结合系统实际现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抽取体系
在服务抽取的过程中,以业务需求为原动力,以沉淀的核心数据为基础,关注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将服务从多重抽象的层次中抽取出来。高抽象层产生组合服务,低层次产生细粒度的服务候选。
将业务领域中易变的部分和稳定的部分区分开来,通过将易变的业务逻辑及相关的业务规则剥离出来,保证未来的变化不会破坏现有设计,从而提升架构应对变化的能力。变化分析可能会从对未来需求的分析中发现一些新的服务候选者,这些服务候选者需要加入到服务候选者目录中。
服务整合的关键:构建标准的服务组件
服务组件全生命周期管理
组件的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组件识别、组件开发、组件发布、组件使用和组件维护,包含了组件的产生、使用和后期维护等整个过程。每个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
组件识别:完成组件建设需求收集,候选组件建设评估,确定要建设的组件,实现组件的抽取剥离;
组件开发:按照组件开发规范完成组件的界面接口、数据接口、公用模块和配置界面等的开发;
组件发布:组件建设完成之后,发布到组件平台,供其他租户租赁使用;
组件使用:应用系统使用组件进行页面集成,实现组件功能的复用;
组件维护:对发布后的组件进行更新维护等。
服务组件的使用模式
在使用模式上,UI服务组件主要有两种使用模式,Url使用模式和Webservice使用模式。
Url模式
是组件主要对外提供服务的方式,提供一个高集成的功能界面给到各应用系统使用,应用系统只需直接引用该Url,并通过简单的定制,即可使用该组件提供的完整业务功能。降低接入的难度,普通IT管理员即可以进行该操作,同时,也提高IT部门对业务部门需求的响应速度。
Webservice模式
在有些情况下,组件的界面接口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业务系统的需求,此时,可以让应用系统的开发商,根据组件提供的数据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界面接口无法满足的部分。
服务组件数据存储模式
组件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可重用,可以在各个应用系统中重复使用已发布的组件,而不产生影响。
因此组件在开发过程中,充分的考虑了各应用系统数据隔离要求,在数据存储过程中,以应用系统的ID,对所有接入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隔离,互不干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