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双流富豪时代小区里,一台高约2米、宽1米的感知健康舱静静摆放着。小区居民只要花5元钱,将二代身份证放在感应区。显示屏上会自动形成个人电子病历,包括体重、身高、血压、血糖、脉搏、体温、心电等数据。
这些信息被感知传感系统采集后,实时传输至后端呼叫中心。另一端则有全科医生在呼叫中心坐诊,倘若诊断出病情严重,呼叫中心还可以帮助联系对口医院,预约医生。
这是成都正在医疗领域进行的物联网试点。从去年以来,这座城市还在食品、交通、城市管理、安全监管、物流等五大领域开始政府主导的示范应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将近一年努力后,成都物联网基本的应用模式已经建立起来,但同时也开始面临市场培育、商业模式形成以及应用内容缺乏等挑战。
政府主导应用
感知健康舱的运营方是成都天下物联网连锁诊所公司(下称:物联网诊所),其隶属于成都物联网技术研究院。后者成立于2009年,是当地的全资国有公司。
物联网诊所业务部部长朱静临透露,目前共有11大项、29个小项检查项目,目的是借助物联网技术,将体检功能、远程问诊、电子处方逐步转移至居民身边,在探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同时,还可以监测局部地区重大传染病流行情况。
“最终与医药形成的格局是小便利店和大超市。”朱静临说。从去年10月底开始,这类健康舱已经投放20多台。她透露,健康舱的成本在30万-40万元/台,在成都布点300多台后才有可能实现财务平衡。
相比医疗领域,食品安全的物联网应用起步更早。
“现在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基本建成,从今年开始增加了蔬菜类溯源试点。”成都双流商务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具体做法是,以生猪为例,在屠宰场就会绑定RFID芯片,从上游到下游的批发、农贸市场、超市环节,所有信息包括产地、检验检疫、买家卖家身份都被囊括其中,然后上传至成都市统一的溯源平台。
到了农贸市场、超市销售给消费者这一环节,由于原先的RFID芯片无法继续使用,就利用溯源电子台称,它将会获得RFID芯片内的数据信息。通过溯源电子台称打印多张小票,消费者凭小票就可以查到各种产品信息。
“这只是产品追溯体系,另外对于购买者,尤其是餐饮企业、单位食堂等,还会要求其使用身份识别卡来购买。”上述商务局人士说。
该人士认为,从两个方面采集身份信息追溯,首先是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意识;其次一旦发生食品问题,可以根据身份信息控制问题扩散。
事实上,从去年以来,成都还在水务、交通、城市管理、安全监管、物流等方面开始示范应用试点。以水务为例,成都在今年3月初启动了智能水务示范项目工程,项目总投资677万元,内容包括源水水质、过程水等监测、管网监控等。
成都市委常委刘超还透露,成都高新技术物联网组织已经开展了20余项物联网应用工程的总体研究和方案设计。
成都的思路与各地陆续开展的物联网应用基本相似,即希望通过应用牵引产业持续发展,在具体应用中,又以政府主导的模式为主。
“对于政府、科研单位而言,能承受较高成本,并且无须像资本追求投资回报,因此前期由这些来实施行业导入也有积极作用。”北京清远华程科技公司首席运营官陈海滢评价说。
在平台架构上,成都采用的是“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模式,应用子集是指各个领域的应用内容,兼顾了各行业不同特点的需求。国家传感器标准工作组组长刘海涛前不久在成都透露,这一产业架构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全面采纳,也成为国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体系架构。
规模化难点
随着物联网应用陆续推进,一些难题也开始摆在各地政府面前。
首先是市场培育难题。以生猪追溯体系为例,业内人士普遍反映,由于物联网的技术性强,很多零售商家并不懂操作方法,进而降低了参与热情。此外,类似在流通领域,参与者非常多,但规模化企业并不多,所以推广起来会比较难。
陈海滢认为,作为新技术应用,物联网的推广肯定容易受限制,尤其是应用的行业链条比较长,仅靠打通其中某些环节的难度还是很大。
上述商务局人士则表示,这就需要依靠行政力量推行,成都的做法是将应用物联网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来要求。在成本方面,主要包括软件系统开发、硬件设备采购以及日常的运
营费用,前两项均由政府投入。“现在芯片价格已经下降至0.8元/片左右,商家也能承受这一成本。”他说。
其次,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李俊华认为,新商业模式的形成也是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难点。
对于这一点,朱静临所在的物联网诊所深有感触。目前,其主要沿着两类模式在推进。一是政府推广模式,由政府采购感知舱,然后将其设立在社区、村级卫 生站,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取代体检部门,从而形成新的医疗营运模式;二是商业化模式,由市场买单,也就是投放在机场、小区、车站等人口密集地方,通过廉价的 体检服务吸引人流,进而实现从广告、售药带来利润。
“我们还在试运营阶段,也在努力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朱静临表示。
不过,要实现新的商业模式,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否形成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内容。陈海滢认为,目前的行业应用层次还是比较低,“对于物联网企业而言,要想市场自愿掏钱买单,形成业态的内生性增长,就得注重研发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的应用内容”。
以感知舱项目为例,成都双流卫生系统一官员表示,目前无创检测项目还很少,除了要提高无创项目检测的准确性外,还必须增加适合需求的应用内容。
记者了解到,成都物联网技术研究院正在寻求多方合作,例如正与IBM合作建立影像图片会诊中心,这一项目将由IBM提供相应的软件技术服务。
此外,上述商务局人士也表示,目前食品溯源平台主要的职能是监管,未来发展方向应该往市场服务转变,比如形成电子交易平台、供销信息的统计分析平台等。
扶持方式之考
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集成电路处处长孙加兴前不久在成都参加物联网峰会时表示,国内目前有300多个应用示范的项目,其中真正市场化驱动应用还是很少,这也是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问题。
近两年,在各地跑马圈地般将大量资金投入物联网上游领域后,倘若下游应用无法及时跟上,所形成的产能将难以消化。
陈海滢认为,就是要防止各地的应用仅限于示范项目,而不继续往前探索。物联网包括三层架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倘若地方政府都只是热衷吸引上游投资,应用仅停留在示范阶段,显然难以推动市场的培育、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标准化以及可行的商业模式。
李俊华认为,以成都为例,除了示范应用,下一步还要过渡到在局部地区多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同时实现应用技术的标准化。
此外,政府的角色职能也要相应转变。“例如投资1000万元做示范项目,每个项目的分配资金也才300多万元,可能受益的企业也才3-5家。”陈海 滢认为,可以借鉴当年的计算机和软件行业发展的经验,在做完示范项目后,下一步应该从财政、税务、人才等角度来做好软环境建设,以补贴企业的方式带动社会 资金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