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和开放,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而改革越是进入到深水区,进入到触动坚硬的既得利益的阶段,难度无疑也空前地增大了。这时候,开放,又一次被赋予了先行者的角色。
照理说,享受了开放二十年的巨大好处,加入世贸,应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可是,素来喜欢阴谋论的人,不甘寂寞,在中国入世谈判的每一个阶段,谈判代表们遇到的困难,除了来自谈判对手的刁难,还有国内部分民众可能的反对声音。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力主中国入世,中国的入世谈判,至少要再迁延几年。
国人向来缺乏契约精神。受益于开放的扩大,中国的贸易顺差,进而国家外汇储备一天天增加,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中国人能干,聪明,别国有求于中国的结果。如果加入世贸,中国必定会受到规则的制约,也就是外国的制约。阴谋论者说,世贸是某某国家的附庸,是某国说了算的。其实,国际贸易的灵魂,是自由和平等。长期看,贸易平衡,才是正道。贸易顺差,只是暂时现象,将来势必要增加进口,出口的目的无非就是进口罢了。顺差本身,不是占了任何便宜,而逆差,也不就是吃亏,否则,美国几乎年年贸易逆差,岂不是美国人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而这些年来,中国也终于体会到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的弊端,正在想法消除。
贸易最怕的,是只关注短期利益,只单方面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相关各方的利益,而这样获得的短期利益,是不均衡、维持不下去的。贸易所追求的,不是一方盈,其他人吃亏,贸易的最差结果,是有人赢,但其他所有人都不亏,而贸易的一般结果则是,各方都赢。而多赢,是在各方形成了稳定的长期的预期之下,也就是在契约之下的才有的结果。
如果中国没有加入世贸,随着经济规模,以及进出口规模的扩大,我们所遇到的巨大阻力和麻烦,绝非游离在世贸之外所能解决的。最近几年发生的中美轮胎特保案等案例,如果没有世贸的争端解决机制,我们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应对办法。
更重要的是,国际经济形势随时变化,新规则不断出现,如果不加入世贸,不能成为规则制定的参与者,迟早会出现被其他贸易伙伴漠视甚至抛弃的局面,有谁不希望和长期值得信任的伙伴而不是机会主义者发展贸易呢?
还可以说,如果没有加入世贸,国内诸多改革的推进,将十分困难。加入世贸,是庄重的国际承诺,国内的妨碍市场机制运行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就可以借此打破,可以大大缩短各方争论不休、博弈不止的过程。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加入世贸,当然也会有代价,而且有时候还可能很大。这时,就要看付出代价是不是值得。世贸的某些规定,如碳减排,绿色环保,代表的是未来世界的趋势,也就是大势所趋,那就是值得的。
加入任何的国际性组织,都需要放弃一些本国权益,不要光想着分享利益,不想承担责任。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肯定将会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这是必须正视的。有人说,中国应该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开放的重要性,没有以前重要了,这大错特错。扩大内需与开放,是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这是我们考虑所有问题的出发点,中国的开放只会越来越扩大,断无收缩之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约束越来越强,人力资本尚处于较低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仍是弱项,而制度上的掣肘也未完全根除,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外部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并没有下降,开放是永久的。
开放,仍有不断改进的余地。比如改变盲目追求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以及只注重引进外资,不重视民营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的庞大需求。还有,开放的均衡性,比如服务贸易,特别是教育、电信、医疗等的开放,显然与其他领域不协调等等。
应该说,今天国人对于开放的期待,也同时是对改革的期待。市场经济已推行了十多年,可是,在一些最重要的领域,仍然是垄断横行,而为应对金融危机,各种非市场手段,恐仍将继续扭曲市场机制。今年以来,几乎每个垄断企业都出了丑闻,如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天价茅台事件,中石油新疆分公司的豪华车事件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丑闻,都是既不对内开放,也不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最近,发改委对联通和电信的反垄断调查,本来想撕开一个反垄断,甚至是新改革的口子,而终于似乎要无疾而终,不了了之了。这让人们再次见证了垄断力量之强大。同时,改革伊始所设定的共同富裕目标,远未实现。因此,深化改革,是国人的共识,也是当务之急。
我们需要再次以开放推进改革,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拿出入世的勇气,一切以全体国民的长远利益为最高追求,以此革除阻碍,开辟新的道路。越是面对复杂的局面,越是要集合全体国民的智慧,越是要依靠市场竞争的力量,这是我们今天在回望中国入世十周年的时候,应当有的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