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试商用网已经走进奥运经受了考验,第二期招标也在启动,TD-HSDPA的产品改进显示了它的突出优势,人们正额手相庆,TD运营前景必然光明。可是仔细分析,却不能不为之担忧。
TD手机走进奥运,却没有惠及百姓
元月6日,中央电视台头条新闻播出我国自主研发的TD手机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将走进奥运,惠及百姓。现在奥运会与残奥会都已胜利圆满结束,但遗憾的是TD手机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只完成了“走进奥运”这半句话,却没有实现“惠及百姓”这更为重要的另半句。为什么?这要追溯到TD从研发到试商用的整个过程,TD技术的发展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国移动到今年5月才初步总结了10城市规模试验的情况,并立即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些解决措施,对奥运城市做了部分补站优化,同时进行了第二期终端集中采购,订购了1万多部TD/CMMB试商用电视手机,这才勉强兑现了我国对2008北京奥运实现3G服务的庄严承诺。可见,一种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从研发试验到真的商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积极而又慎重地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那么要让TD商用成功地惠及百姓的关键是什么呢?第一是网络,第二是资费,第三是终端,第四是业务。由于中国移动制定了TD试商用的选择性低资费套餐方案,鼓励客户尽量使用TD,以有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如果没有连续覆盖的TD网络来承载业务是万万不行的。相对于中电信C网建设的快速推进和中联通W网的大规模投资,从中国移动近日的种种举措分析,TD二期建设尚未见实质性动作,使得一直被视作TD时间上的先发优势在逐步消失,令人为TD的前景担忧。因此,本文重点探讨网络建设这个第一关键问题。
如何处理好完善2G网络和建设3G网络的关系
中国移动TD二期建网方案主要覆盖目前10个城市之外的省会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基站规模约为2.4万个,总投资不过300亿元。而与此同时,中国移动的GSM网络还在扩容,据悉要投资1000亿元,目标是增加GSM网络一倍的载频。与TD的投资量相比,这个投资计划规模显然更大。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究竟应该如何对待2G网络、建设3G网络,让我们先分析一下。
国际上建设3G网时对待2G网有两种做法:欧洲运营商由于一开始花了巨额资金拍得3G牌照,可用于建设3G的资金紧缺,而且第一阶段标准的3G不能适应高速互联网的需求,产品质量不好,性价比差,因此,启动3G时都比较谨慎,控制3G投资,3G仅用于吸收高速数据业务;而主要通过扩容或新建2.5G/2.75G网络来吸收新增加的话音业务和低速数据,希望以此保证盈利目标。欧洲运营商的做法使得其3G发展缓慢。
日本和韩国运营商的做法相反,他们没有在3G牌照上花费巨额资金,而且为了推动本国的3G制造业,主要资金投向3G,通过新建3G网络来吸收新增业务,培养并大力发展3G用户,同时严格控制2G资金支出,原2G/2.5G网络基本不扩容,提高实装率,充分利用,以此来增强盈利能力。
FOMA是日本NTT DoCoMo提供的3G服务品牌。MOVA是其2G服务品牌,日本2001年开始建设3G网络时,即以比2G多一倍的资金投入3G,以后2G的投资比例逐年递减,3G的投资比例逐年提高,到2005年,2G资本支出不到3G的1/10。虽然日本FOMA服务提供初期并未受到客户欢迎,但是到2004年,由于全国网络覆盖成熟,包括地铁车站及主要大厦室内,及推出900i系列手机,FOMA销量开始出现突破。至2005年夏季,FOMA拥有超过1500万使用者并成为日本增长最快的移动电话网络。
那么,我们发展TD应该选择哪种做法呢?值得决策层按照技术与市场的发展脉络慎重决策。但毋庸置疑的是,TD的发展需要加快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加速TD商用网的连续覆盖
TD从4月1日试商用以来,发现还存在一些信号差的局部地区,暴露了打不通、有时断线、声音不好、可视电话有马赛克等现象。信号不好是TD用户反映最多的问题,给试商用用户带来了很多困扰,影响了TD的口碑。主要原因是网络没有作到连续覆盖,在这种网络覆盖情况下,即使降低了资费,也很难吸引用惯了GSM网的用户转入TD网。因此,目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提升原有10个城市的网络覆盖质量,加速网络部署的工程进度。
1.基站数量不足
截至2007年底,从8个城市的中国移动GSM基站数与TD基站数量进行对比(见表1),可以看到,在福建、秦皇岛、沈阳3个中型城市,TD基站数占当地GSM基站数的65%-75%。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这一比例不到45%,上海更是低到40%。说明不到GSM基站数量一半的TD,远远不能满足大型城市的覆盖要求,需要增加基站进行补盲。
以广州GSM网为例,经过13年的不断扩容、不断优化,建有4692个基站才达到今天这么良好的覆盖;而TD网建设不到1年就部署了约2054个基站,一方面说明建设速度高,另方面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通过加站来解决,因此,需要尽快补站、不断优化,才能成为一张堪与2G连续覆盖比美的精品网。
表1 试商用城市中国移动GSM/TD基站数量对比

2.基站选址困难
在第一期TD网络建设中,选址困难是影响工程进展的突出难题,原来北京、上海、广州计划都是建2千多个基站,上海、广州共用了80%的2G站址,那就只要找400多个新站址就行了;而北京只共用20%的2G站址,那就要找1600多个新站址,比上海、广州多了4倍的工作量;因此,上海、广州都按计划在去年底完成安装调试任务,而北京却拖到今年春节才完。此外,部分城市数据显示,由于选址困难约有四分之一的实际站址与规划时相比发生了调整,这也影响无线覆盖的效果。
经补站,优化后与初期网相比,在覆盖强度、覆盖质量、各种业务的覆盖、容量与网络质量统计等方面,性能指标都有很大提升。
从第一期8个城市TD建网我们取得的经验有两点:一是一个城市TD建网初期必须与GSM的数量相当,以保证连续覆盖;二是要尽量提高TD/GSM站址共用的比例,以减少选址困难。
二、发挥3.5G TD-HSDPA的突出优势
四种3G主流标准,不能认为各有千秋,而是差异显著。我国提出的TD是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的国际技术标准,具有技术领先、频谱效率高并能实现全球漫游、适于网络规划和优化、适合各种对称和非对称业务、建网和终端的性价比高等五大突出优势。特别是称为3.5G 的TD-HSDPA的优势更为突出。
⊙EDGE的数据速率仅有200kbit/s,而TD-HSDPA的数据速率2.8Mb/s,要高14倍;
⊙TD是码资源受限,新近中兴硏制出的HSDPA MX技术正是利用了智能天线赋形形成的用户隔离度好的原理,实现了系统硬件不变,手机不变,码资源的重复利用,达到提高系统吞吐量的目的。目前的结果是:室外可以提高到1.3~1.5倍。室内采用楼层波导效应的原理,可以提高到2倍。
⊙以一个基站数据吞吐量8.4 Mbit/s来设计,TD需要S111的站型,EAGE就需要GSM-S777的站型,价格约为TD的3倍。
⊙在室外:采用了HSDPA MX技术,TD-S111站型,数据吞吐量可以提高到10.92~12.6 Mb/s, EAGE就需要GSM-S10,10,10~S11,11,11的站型,价格约为TD的4倍。
⊙在室内:TD-S111站型,数据吞吐量可以提高到16.8 Mb/s, EAGE就需要GSM-S14,14,14的站型,价格约为TD的5.5倍。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四种3G主流标准中TD性价比最佳,经严格的室内和外场测试以及规模网络试用都证实比WCDMA和cdma2000具有突出的优势。特别是升级为3.5G TD-HSDPA的优势就更为突出。
三、推广TD-HSDPA的改进产品
2008年第二季度中兴通讯、大唐移动、中国普天、鼎桥通信、新邮通信与烽火移动等TD-HSDPA系统设备厂商相继通过严格的室内和外场多项测试,良好的测试结果表明达到了大规模商用水平,符合进网要求,可以在公用电信网使用,从而获得了信息产业部的入网证。全系列设备包括系列化的光纤拉远基站、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等全套无线系统产品,以及操作维护管理系统OMC-R,这些设备共同完成TD无线接入网络的各种业务及操作维护管理功能。表明无线接入网(RAN)产品商用化已经全面升级到R5标准,具有组网灵活、节能环保、兼容性强等特点。TD-HSDPA/ MBMS/HSUPA可全部通过系统软件升级实现,为后续的HSDPA招标工作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为适应低成本、低能耗、快速建网需求,TD-HSDPA系列产品在下列三方面做了改进:
1.新型系列基站产品助力低成本快速建网
在进一步发挥BBU+RRS产品利用光纤拉远既有优势的基础上,以零承重、零占地的增强型紧凑产品以及无需机房的一体化室外型基站,为灵活快速建网提供了可靠的助力,实现低成本快速建站。
充分考虑了用户在业务、容量、覆盖、传输、电源、安装、维护等方面的需求,采用一体化设计,集成度高,可实现远端独立覆盖,节省了站址资源,体现了客户化服务理念。
分布式基站采用射频模块拉远(RRS)技术,将RRS安装在天面部分,通过光纤连接到基站或独立的基带单元。其中,产品外型尺寸为标准19英寸机架长宽,4U高度,可利用现有机房的机架空间安装,充分实现可利旧的共站址施工;支持挂墙安装,灵活方便。而RRS是一种室内外一体化设备,具有容量大、易安装、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不需要特别的机房,可以安装在过道、楼梯间、地下室等狭小的空间。经成本评估,分布式基站本身就可以至少减少一半的站址租赁费用、运输和工程安装费用,并可缩短60%的建设周期。
2.高效功放技术实现低能耗
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采用CFR以及DPD(数字预失真技术)和Doherty功放等先进的射频技术,以及能效比管理EEIM技术,实现了系列新型基站产品的低功耗。在生产工艺简化、功放效率提高、节省电能的同时,也降低了对基础电源和整机散热的要求,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运营商在运营方面的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
3.高度集成的系列基站模块设计便利扩容
能支持堆叠扩容的12载波的BBU板卡。根据需要扩充载波的情况下,只需增加单板;不需增加机柜等硬件设施,也无需改变天馈部分的工程实施,仅需软件完成配置即可实现相应增加网络容量,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的建设和运维成本。因此,网络扩容时不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到成千上万个机房去逐个升级基站,这极大地降低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同时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网络容量的发展变化。
今天完全可以吸取TD一期建网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TD-HSDPA的突出优势及其产品改进,充分利用2G的站址、机房、天面、传输、电源等资源来节约建网投资,加快建网速度,将中国的TD网络建设成全球3.5G的精品网。
四、充分利用停建的2G网络
中国的2G网络投资近1.5万亿元,中国移动2005年利润550亿元,2006年利润660亿元,2007年利润870亿元,其余3家各有利润几十亿元。这么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么效益显著的国家控股企业,为6亿户之众服务的2G通信网络,在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拉开了序幕之际,我们不能不认真对待。
业界预计2G与3G会共存5~10年,随着3G网络建设的逐步扩大,3G业务的日益发展,2G用户会逐步转入3G网络,2G网络规模将日益缩小,到适当时机,将像中国1G的TACS网络、中国的无线寻呼网络那样整体谢世,这是人世间任何事物必须经历的发生→发展→壮大→衰落→消亡的生命曲线。今天我们还希望充分利用中国的2G网络继续为6亿中国人民服务,持续获得高额利润以收回成本,就要好好维护它,使其能正常运转。
人们通过试商用体验了中国TD比GSM有显著的优越性:
第一,可以低成本提供延续性业务。即GSM有、TD也有的业务,如短信和话音等。而因为TD网络能以更低的成本向用户推出这些业务。
第二、可以提供满意的增强性业务。GSM有了,TD可以使其性能和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如网上浏览和数据业务。2G运营GPRS网络,用户体验太慢;随着TD网络数据能力的增强,可使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第三、可以独特提供3G特色业务。比如可视电话、视频会议、手机电视、即拍即播等等,这是真正体现3G特色的业务。其中,我们已经体验了的有可以面对面地交流的可视电话,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给人亲切的感受。有实时交流信息的电子邮件和上网浏览,在乘火车、汽车旅行途中,即可及时收发。还有可以快速导航的定位,用以选择行进路线,给盲人导游。另外,还有许多特色业务有待中国移动陆续开发,以便人们扩大体验。
总之,所有GSM能实现的功能,TD都能更好地实现;而TD所具有的3G特色业务如可视电话等等,GSM/EDGE则根本不能胜任。从技术发展角度看,2G只是过渡期可资利用的资源,如果说为扫清GSM网城市死角,那就只需要少量投资补建死角部分基站,而不需要投入1000亿元的巨资。如果说为进一步发展话音用户,TD网络完全可以胜任,没有任何理由花费比TD更大的投资来发展GSM /EDGE。
通盘规划TD网络建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此,政府主管部门和中国移动高层应尽早通盘规划中国整个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特别是TD网络建设。
如果3G网络长期处于“孤岛状态”,出了10个城市就要依靠GSM漫游,则对用户使用增添了麻烦,对网络发展造成了障碍。日本、韩国由于国土面积比较小,都是紧随大城市建设3G网之后,很快部署全国网,它们“全程全网”的成功模式,值得我国借鉴。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如何通盘规划TD的发展至关重要。应该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调研,根据各大电信运营商的分工和市场建设的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继10个城市TD全面覆盖建设之后,进行第二期TD建网部署将孤岛式的网络向外延伸连片,如北京、天津扩展成京津唐沿渤海湾地区,广州、深圳扩展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扩展成长江三角洲地区等等;同时部署全国省会城市的TD网络建设。再进行第三期TD建网规划将全国各个省会城市扩展到省内中小城市,最后进行第四期TD建网规划将城市扩展到全国农村,即做到全国主要干道及重点城镇的覆盖,形成全国TD的无缝覆盖网络,达到“全程全网”的水平。在规划中要设计各期的用户容量、投资规模、施工周期、业务类型、运营计划、效益分析等等,在规划中要避免2G网络建设所发生的标准多样、建设重复、环境破坏、电磁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TD现阶段应该大干快上,用巨额资金的投入,集中全国的力量进行建设第二期3.5G TD-HSDPA建网,对原有的2G网只要做局部的填平补齐,使能充分挖掘2G的潜力。这是比较理性思考的结果。连同2007年的10个城市再加28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基站规模大幅增加到10万个,可以促使中国的3.5G TD-HSDPA能够健康发展。
如果TD网络建设这个第一关键问题能很快获得理想的解决;第二关键问题资费在近期提出的优惠套餐试点基础上推广;再重视第三关键问题终端,大规模集中采购TD与TD-HSDPA手机与数据卡;同时鼓励所有服务商利用TD-HSDPA这个3.5G平台来开发丰富多彩的3G业务;那么TD运营前景就将是光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