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中国通信行业门户网站 | 中国行业网站集群--通信行业电子商务唯一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 商机无限 商务中心 行业展会 立即发布商机
网站首页 公司库 产品库 商机库 行业资讯 展会信息 招聘信息 招商加盟 下载中心 招标信息
关键词:
热门词汇: IP网络电话   语音识别   手机充电器   手机GPS   3G手机   传输设备   交换设备
  行业要闻 | 通信市场 | 通信技术 | 网络学院 | 5G前沿 | 4G前沿 | VoIP | IPTV | WiMAX | 呼叫中心 | IT制造 | IT就业  
  企业专栏 | 企业报道 | 通信标准 | 通信百科 | 分析预测 | 手机评测 | 增值通信 | 政策法规 | 专家观点 | 网商访谈 | 招标信息 | 物联网
网上展览:
综合厂商 | 手机 | IP电话 | 交换机 | 呼叫中心 | 网络 | 终端 | 电源 | 仪器 | 光纤 | 电缆 | 电脑 | 数码 | 软件 | 其他
中国通信网最新加盟企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专家观点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中国通信网 时间:2008-12-05 信息来源:通信产业网
2008,TD-SCDMA走过整整十年。这一年,围绕TD-SCDMA而生的中国3G格局、“非对称管制”、产业成熟度、TD-LTE等话题,时刻牵动海内外电信业及投资界的关注。9月,我应国际投资银行的邀请,远赴美国纽约、旧金山,以及香港,继2007年4月及12月TD技术论坛首次在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向海外宣讲TD-SCDMA之后,再次向海外介绍TD-SCDMA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前景,发挥论坛在海外宣传的桥梁作用。
中国移动在3G时代将继续领跑
5月24日三部委公告之后,海内外极为关注中国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各运营商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3G竞争。
对于中国移动,很多人认为重组后中国移动将会受到压制,前几年非凡的表现将会风光不再,在中国3G市场的竞争中将会处于劣势,用户会流失,业绩会下滑。这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看法。
国家的电信重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电信运营竞争环境,推出全业务运营,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必要步骤。我们不认为重组的目的是打压中国移动,相反,国家一定会全力支持中国移动继续保持国际一流运营商的地位,全力支持其发展TD-SCDMA。对于中国移动这样的优秀公司,不怕有序的竞争;一个更为合理的竞争架构和机制,只能促其更进一步发展。电信重组的结果一定不会自毁长城,这一点应该相信中国政府的决策力。
TD-SCDMA就技术而言,已经基本达到商用要求,正在踏踏实实地向前推进,相信下一步38个城市的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将有本质的改善。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TD的发展速度是任何其他技术不能比拟的,目前暂时的成熟度差别会很快得到弥补。在中国,决定市场成功的是政策和运营,从来不是技术。
非对称电信管制决不意味着刻意打压
“非对称管制”因为直接关系到中移动、中电信和中联通的相互之间的竞争和消长,直接影响各自的金融市场表现,因而也是海外投资界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海外认为,非对称管制的具体措施可能为站塔共享、资费差别、漫游结算、用户携号单向转网等,其中用户的单向携号转网将对中国移动造成巨大打击。
我认为,在非对称电信管制问题上,政府会坚持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给予弱势运营商一定的空间和余地以提高其竞争能力和运营表现,二是有利于TD-SCDMA的发展和壮大。非对称管制的具体措施应该会体现两个基本要素的平衡和互利。
即使实施用户单向携号转网,按照国外的经验,这不意味着中国移动将会失去很多用户。中国移动的优良品牌、中国移动强大的运营执行力和市场营销实力、单向转网后不能转回的风险等,使得用户携号转网的欲望降低。加上中国移动即将实施的GSM用户携号携卡直接转用TD-SCDMA双模手机等措施(即“不换卡、不换号、不注册”的“三不政策”),将会充分抵御单向携号转网带来的负面效应。

 

任何涉及技术实施的非对称管制措施的实现,如单向携号转网,都会伴随一段时间的运营商之间的技术磨合,因而会造成用户体验的缺失,降低用户转网的意愿。仅依赖政策倾斜不太可能完全解决弱势运营商之所以弱势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各自的运营和服务质量,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如果全国大规模上其他两种技术制式,将可能增加用户转网意愿,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但相信未来的中国3G格局将会保持一个均衡发展的态势,TD-SCDMA无论从产品、服务、覆盖都会和其他技术网络维持平衡。
综上所述,中国移动的运营领导地位不会因为非对称管制而产生本质改变,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继续相信中国移动会有杰出的市场表现。
TD-SCDMA的成熟度差别正得到快速弥补
TD-SCDMA技术虽然由中国公司提出,但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3G国际标准,经历了国际电联ITU严格的技术审核,确认能够提供全部3G业务和服务,在业务能力上和其他3G技术相比,只有特色,没有缺失。TD-SCDMA的商用产品也具备HSDPA的数据速率,能够满足数据业务的速率需要。
中国采取了极为科学和认真的态度,反复测试TD-SCDMA的基本功能和网络性能。所TD论坛的跨国电信会员公司也同步进行了TD-SCDMA跟踪和研究,早已经得出共同的结论:TD-SCDMA组网没有颠覆性障碍。因此,业界已经不再怀疑TD-SCDMA的技术和组网能力。
从产品上来讲:
(1)目前TD-SCDMA的系统设备(核心网、RNC、机站、服务平台等)已经完全达到了和WCDMA相当的地位,因为这些设备的主要提供商为华为中兴,也有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这些国际知名公司。这些公司的TD-SCDMA的系统设备,不仅得益于公司多年海外WCDMA征战的经验积累,还复用了和WCDMA共同的硬件架构,使得在元器件采购、组装、工程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2)TD-SCDMA的终端产品相对落后,但是起点很高,这也得益于WCDMA终端早期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目前,TD-SCDMA终端可以实施40余种功能,基本和其他3G终端相当。只是在性能、稳定性、款式等方面,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改进和扩大。我们也认识到,终端是决定一个技术能否最终被市场和用户接纳的终极瓶颈,TD-SCDMA芯片和终端厂家正在加紧测试和研发。不久前,诺基亚已经表态加入TD阵营。TD技术论坛在积极鼓励其他成员单位如摩托罗拉、索爱等国际终端企业尽快实质性地加入TD的终端供应,一起推动这个产业首先在中国成功商用。中国移动也明确表示欢迎国际芯片和手机厂家加入TD产业链,因此,国际芯片和手机厂家加入TD是明智的,也是适时的。
(3)当然,这里有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国际品牌的终端企业希望看到比较明确的市场前景,以及未来几年的终端采购量的预测,才能说服总部投入TD-SCDMA。而这种TD市场开拓和用户发展的大计划是我们TD产业目前缺乏的。
据我们所知,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支持TD-SCDMA发展的配套政策,包括对运营商业绩考核办法的改进;TD技术论坛也在积极配合政府和运营商早日推出这样的总体计划和策略,以便国际厂商及时加入产业链。

 

TD-LTE是TD-SCDMA的未来
2008年上半年,业界曾一度有TD-SCDMA将会“安乐死”的担忧。为此TD技术论坛于5月31日在上海召开了“TD-SCDMA演进和LTE国际峰会”,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的领导悉数到会,重申了对TD-SCDMA的支持。这次大会达成了“做好TD-SCDMA是TD-LTE的基础,TD-LTE是TD-SCDMA未来方向”的共识,加上工信部等政府领导坚决果断的支持,中国移动也多次表态要全心全意地发展TD-SCDMA,这个方向的确立对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事关国家利益。
中国移动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相当于同地区GSM十年的工作量,部署了1万6千个TD-SCDMA基站。同时,中国移动作为运营商,还承担了许多本来不该运营商承担的现网技术试验和解决方案的繁重任务,保证了TD-SCDMA对北京奥运会的服务,已经为TD-SCDMA的成功商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说,如果中国移动不挺身而出来承担运营TD-SDMA的任务,TD-SCDMA的前景是非常堪忧的。
但是,海外却有舆论认为,中国移动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运营TD-SCDMA而被其他运营商超过,中国移动会不会因为运营TD-SCDMA而成为一个通信孤岛。对此,TD论坛在海外作了以下沟通:
所有的TD-SCDMA手机皆为GSM/TD-SCDMA双模。TD-SCDMA手机作为GSM的3G升级手机,中国移动现有的四亿多GSM用户可以通过“不换号、不换卡、不注册”平滑过渡到TD-SCDMA用户。除了享受3G服务之外,所有中国移动提供的语音服务,包括海外漫游,不会有任何影响。中国移动的服务品牌、质量、体验将会在TD-SCDMA的运营中得到延伸和扩大。中国目前的通信用户市场主要是以话音为主,因此,运营TD-SCDMA而造成通信孤岛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TD-SCDMA未来的演进技术是TD-LTE。中国移动从现在开始就对厂家的TD-SCDMA产品未来向TD-LTE演进的平滑性提出了要求,厂家在软件接口预留、硬件复用等功能、成本方面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因此,可以预见,未来TD-SCDMA的演进将会是极为平滑和经济的,与WCDMAFDD LTE的演进平滑性有可比性。而对于CDMA,其向UMB的演进之路全球已经基本放弃,因此,运营CDMA网络的运营商必定要转向LTE(FDD或TDD),因而面临巨大的网络重建工程和资金需求。因此,只要TD-SCDMA产业链健康发展,厂家对TD-SCDMA的投资能得到充分的回报以投入到TD-LTE的研发之中,中国移动在TD-SCDMA向TD-LTE的转化中就一定具有现实的优势。
中国移动做好TD-SCDMA是保障TD-LTE成功的前提条件。这要从两方面认识。(1)首先,中国要开展数据业务,市场的培育需要一定时间。世界范围内,数据业务的上升速度和规模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应用开发、内容提供、用户规模等没有跟上。中国移动庞大的用户基数、中国用户独特的文化和时尚取向、中国移动强大的市场能力使得数据业务有很大可能在中国取得成功。但是,目前中国是2G市场,在2G和LTE之间必须有一个培育市场,培育用户,培育应用和内容的时间和网络,而TD-SCDMA正好担当这个历史使命,对未来中国移动TD-LTE的成功至关重要;(2)TD-SCDMA对TD-LTE有相当的技术贡献,TD-SCDMA产业链厂家对TD-LTE的理解深刻,是开发TD-LTE产业的生力军。而其他LTE厂家虽然也有TD-LTE开发计划,但重点肯定放在FDD LTE。如果TD-SCDMA做不好,产业链厂家就没有资金和资源继续往TD-LTE走,就会伤害TD-LTE产业链的竞争能力。因此,中国移动做好TD-SCDMA不仅是对国家自主创新国策的支持,不仅是对TD-SCDMA产业链厂家的鼓励,同时也是其未来TD-LTE网络和运营成功的强有力保证。
因此,中国移动做好TD-SCDMA,不仅有利于保持在3G市场中的竞争力,更是为未来LTE和4G的顺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TD-SCDMA技术上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又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巨大国内市场的支撑,只要全心全意地运营,一定会取得商用的成功。TD-SCDMA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标杆性项目,其成功与否远远超出了通信技术、通信行业的范围,检测的是国家自主创新国策的执行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证明了中国政府的执行力,我们对TD-SCDMA就应有充分的信心,对中国移动的未来不应悲观。
相关资讯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7)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6)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1)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1)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09)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热门资讯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9-15)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4-28)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9-16)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15)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5-2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2-01-09)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1-30)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5-28)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2-17)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5-0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7-20)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8-27)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10-1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7-24)
国之鑫科技 | 泰尔网 | 中华网科技 | 信息产业网 | 通讯世界 | 数字通信世界 | 文传商讯 | 中华英才网 | 电话视频会议 | 凤凰科技 | 呼叫中心 | 新浪科技 | 新传媒网 | 和讯科技 | 中国科技网 | 通信英才网 | 江苏星光发电设备 | 中劳网 | 赛迪网 | MSCBSC移动通信网 | 中国软件网 | 新华网 | 腾讯科技 | 3G通信网 | 千龙网 | 光通信人才招聘网 | 通信人才网 | 中商顾问网
返回首页 | 网站简介 | 企业理念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代理政策 | 联系我们 | 铭万网 | 中国产品推广联盟
南京国之鑫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8-2016 客户服务热线:025-83752991, 客户服务邮箱:gzx@gzxinfo.com
苏ICP备18005078号-1
本站图片及文字仅供功能演示,本站保留对本演示内容及功能的最终解释权

加入铭万联盟中国行业网站集群独家技术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