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未来,我们拥有了手机,就拥有了一切。但也许还会有人对那些曾经带给我们“移动乐趣”的电子产品心存感激,或许对一些我们曾经狂热的时代充满怀念。随身听、大哥大、BP机已经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世界,而前面会有什么?也许除了手机,我们将会一无所有。
移动呼叫——摩托罗拉BP机
在没有手机、QQ、MSN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年代,BP机是人们即时沟通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曾是过去我们随身必备的电子产品。1983年,上海开通国内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人们开始进入没有时空感的年代,生活、工作的齿轮搅在一起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难找到理由失踪。2000年,中国的BP机用户一度达到了顶峰。但在手机冲击下很快盛极而衰,2007年,联通昭告天下,BP机从此走下舞台。
移动通话——大哥大
1973年,Motorola展示了世界上首款便携移动电话的原型机,长度可比人脚,重达2斤,最终该机器进入人们生活是在1983年,这就是Motorola DynaTAC 8000X。它看起来不很漂亮,虽然你可以把它装在口袋里,但当时的人们喜欢炫耀地把它拿在手上,由此得名“大哥大”,同时也可作砖头用以防身。现在,作为古董,人们对它的喜爱似乎重新抬头。
移动计算机——IBM PC Convertible
“谁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对于这个问题,业界一直争论不休,争取这个头衔的包括IBM1985年的PC Convertible、康柏于1982年11月推出的一款重20多斤的手提电脑和东芝公司1985年推出的T1000。虽然东芝T1000推动了笔记本电脑相关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和市场的全面发展,但IBM当年电脑里的电池,也许才算是真正地让计算机随时可用。
移动音乐——索尼Walkman
2001年10月23日,在苹果iPod诞生前,来往穿梭的人群中没有一个人耳朵里会塞着白色耳机,但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意味着统治移动音频播放器世界市场多年的Walkman霸主地位不再。是的,我们都曾有过Walkman或者Discman,在数字音乐时代,有一天我们把旧式的磁带找出来,尽管失真,但也许依然动听。
移动影像——柯达手持电子照相机
当一个东西越来越小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它曾经很大,在短短几年中,从无到几乎遍布每个家庭的数码相机同样如此。虽然这台1975年的“大型”手持电子照相机,从曝光那一刻起,需要花费大约23秒钟的时间才能将影像写入磁带机,但它带来的却是一场真正天翻地覆的革命,让胶片重新回到了少数人的手中。
移动游戏——PSP
2005年,任天堂和索尼几乎同时推出自己的新一代掌上游戏机:NDS和PSP。凭借两家超级游戏主机生产商的雄厚实力,在掌机市场上展开了厮杀,从那时开始,掌机重新成为一种时髦的东西出现在大街上的角角落落。而此前,最成功的掌机还要追溯到1989年任天堂推出的GameBoy,虽然当时的游戏内容不多,但很快风靡了全球。
移动图书馆——Kindle电子阅读器
亚马逊自2007年推出Kindle电子图书阅读器开始就争议很多,尽管不少人认为它外观丑陋、价格昂贵,但却卖得相当不错,也许随身图书馆的概念确实很吸引人。但现在,人们开始发现它的键盘很不好用,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也十分漫长。当然,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很多免费内容在Kindle上都要收费。但这确实是一个写论文的人需要的东西。
移动多媒体平台——iPhone
苹果在新时代无疑是时髦的代名词。从五颜六色的iMac到纯白透明的iBook,从大小齐备的iPod系列,到手机领域的轰炸机式作品iPhone,每一次都会凭借设计在市场上独领风骚。当然,最新的iPhone拥有的不仅仅是漂亮的外观和便捷的操作,它也是3G无线网络的一员,也许仍将是最时髦的多媒体移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