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问FTTH的实际距离有多远?
唐雄燕认为,目前,我国各地的FTTH试点应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总体来说,FTTH主要还是应用于高端楼宇、小区当中。应该认识到,FTTH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阶段,网通还是主推FTTB和FTTC这两种光纤接入模式,将铜线接入距离尽量缩短,在楼宇中主要采用FTTB+LAN/DSL的方式进行建设,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是主流模式。此外,推广FTTH还要考虑政策因素,例如在武汉,政府对于FTTH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极大地促进了当地FTTH的建设。
韦乐平表示,从纯粹大规模商用的角度来看,FTTH的成本依旧很高,因此成本是制约FTTH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个制约因素则是基于FTTH的应用还比较缺乏,缺少能大幅带动FTTH发展的新应用。但趋势是好的,随着全国各地FTTH建设的铺开,FTTH建设成本会大幅下降。
张成良认为,近两年,FTTH高速发展,2008年的建设规模保守估计将达到百万线以上。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FTTB模式从成本来说更具优势,而且基本满足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用户对带宽的需求,将会成为地方宽带网络建设的重点。FTTH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宽带接入最终会实现光纤到户。
侯自强认为,FTTH能否实现主要看经济性。现在,我国的ADSL的速率是世界上较低的,现在还在提速。运营商是不会一下子把铜线都改成光缆的,现在铜线支持1Mbit/s到8Mbit/s是没有问题的,到8Mbit/s的时候高清电视都可以支持。从FTTB、FTTC到FTTH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宋俊德认为,从长远来看,FTTH肯定能成功,FTTH是我们必然要走的路。我们现在的宽带使用的是双绞线,2Mbit/s以上的带宽质量明显差了很多。过去,当美国人提出第二代互联网指标??1亿家庭使用100M的带宽时,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太奢侈了。通过FTTH,我们也能享受到这种奢侈。此外,只要有需求FTTH的成本肯定会下降,但FTTH会在发达国家先实现,在国内FTTH还属于高端应用。
敖立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的光接入市场的发展最为迅猛,截至2007年底,日本光接入网用户中只有25%采用了FTTH这种接入模式。在中国,光接入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光纤到户能否实现取决于几个因素:第一是成本因素,目前FTTH建设成本大约在3000元/户左右,相对于ADSL来说还是比较高的;第二是业务因素,对带宽利用比较大的业务例如高清IPTV能否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FTTH发展的速度;第三是“最后一段”,这一部分建设费用高、接入难度大,是目前FTTH发展的一个关键点,这也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
目前来说,FTTB+LAN/DSL的方式在价格上有相当明显的优势,而且其带宽也基本满足了现有宽带用户的需要,因此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运营商投资FTTH需要考虑收益率,未来几年内FTTH应该是处于平稳的发展,不会出现FTTB那样的井喷状态。
杨培芳认为,10年来,宽带核心网络经过新型光纤、高速路由器的不断改进,足以满足宽带业务需要,而且多种宽带接入网络也非常成熟。2000年前,日本通信界主张光纤到家,美国人则倾向XDSL,现在业界已经形成共识,FTTH已经到了大规模普及阶段。与此同时,多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也具备了规模普及的条件,3G移动通信也发展到HSDPA+LTE阶段。如果按照技术周期理论,从模拟到数字、再从数字到宽带,电信行业正处于宽带业务普及的前夜。
4问全IP终极目标是什么?
韦乐平表示,目前,接入网已经基本实现了IP化,主要核心网的IP化也已经实现了90%以上,但IP化最大的好处还没有体现出来,新业务的推广与应用还受到各种其他条件的制约。
唐雄燕认为,目前除了语音业务外,几乎所有的业务都是基于IP的,运营商发展NGN也是希望将语音业务向IP迁移,实现真正的全IP网络。值得一提的是,VoIP不会必然导致运营商利润的降低。在可控制和可管理的NGN网络上,IP承载与TDM承载的语音业务用户体验效果是基本相同的,运营商只要采用合适的收费模式,同样可以在全IP时代获得丰厚的回报。
侯自强表示,目前运营商80%的承载网都已经IP化了,骨干网上的程控交换机现在都被替换下来了。过去,SDH是基础网,上面是ATM,然后才是IP网。现在,城域以太网直接架构在光网上成本很低。
宋俊德认为,技术上ALL-Over-IP不存在什么问题,通过IP承载网语音、视频等服务都可以实现,政策上的管制是影响其进程的关键。宋俊德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比IP更好的传输方式,但如果大家都使用IP网,运营商的收益得不到保证。在国外,有的运营商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来解决这个问题,非IP方式保证高质量,计费准确,提供的服务属于头等舱;IP方式价格便宜,提供的服务属于三等舱。还有的运营商通过折中的方式,找到一个一等舱和三等舱之间的差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全IP最终的目的是要在统一的网络上实现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通过网络的融合带动业务的融合。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运维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新业务的发展。
应用篇
5问IPTV梦想何时照进现实?
杨培芳认为,世界电信业经过30年的改革,正在由传统电信向信息融合方向转型。我国电信企业经过20年的改革与快速发展,也遇到能否进一步持续发展的严肃问题。“无所不到的信息化服务”已经成为电信企业最重要的发展方向,IPTV、网络家庭、3G手机电视、网络视频互动肯定会成为竞争的新热点。
韦乐平则表示,IPTV目前发展的最大特点是“曲线救国”,真正的能够带来各种高附加值的IPTV发展受到了阻碍,只能以“党员远程教育”这样的方式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2008年,国务院下发了1号文件,明确了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共同合作发展IPTV的原则。这个突破对IPTV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还需要各种落地措施的进一步明确。
唐雄燕认为,从技术角度来讲,IPTV本身已经很成熟。对于IPTV来说,阻碍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还是政策,虽然到2007年底,我国IPTV用户数达到100万,但总体发展势头并不是很好。
商业模式也同样值得关注,因为发展任何一种业务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赢利,如何使其成为赢利的业务是现在业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此外,目前比较大的问题是承载网的改造,因为承载网改造需要大量的投入。同时,IPTV还要提供更多的增值应用,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与数字电视同质化。
张成良表示,IPTV从技术层面来说已经比较成熟,主要面临管制问题。虽然国家已经推出相关政策,但具体操作起来涉及到各方的利益,还需要产业链各方合作。发展IPTV应该更加开放,体现融合的特点。
侯自强认为,IPTV一方面面临着数字电视的竞争,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网络电视互联网的压力,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IPTV才有一定的优势。
侯自强表示,目前宽带业务和IPTV是两种服务,IPTV业务投入大,其收益还不如宽带业务的收入高,运营商推IPTV主要是为了扩展市场,由于受到政策和收费标准的限制IPTV发展得并不理想。目前宽带用户数已达7000多万,但IPTV用户数却只有100万。
宋俊德也认为,IPTV已经不是梦想,但政策是IPTV最大的问题,如果广电部门和信息产业部门早日合作,IPTV将得到发展良机,广泛的优质信息源都可以为用户服务,服务费用的下降也可以使用户得到实惠。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