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无论对IPTV还是数字电视发展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奥运会在激发用户增长的同时,人们对 “高清”、“互动”的切身体验也使业务使用率大大提高。
据统计,2008年数字电视用户增长67.6%, IPTV用户增长迅猛。而种种迹象表明,无论电信还是广电运营商,都开始把目光从城市转向农村,这是个有线网、电信网以前都很少覆盖到的、无限巨大的市场。
电信运营商:3G硝烟下的IPTV“进村”之战
占尽先机的河南网通——追溯“河南模式”
2004年7月,河南省委组织部正式向中组部提交了基于宽带网的河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方案,并通过远程办审核。由于采用传统的卫星方案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过高,因此河南省采用了宽带网方案。
在这之前,威科姆科技已经在河南省完成了2000多个农村信息化的试点。因此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9个地市、54个县区、11000个行政村的平台和终端建设任务,并且实现了3000元/终端的建设成本控制,是卫星方式的1/5。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构建的系统平台,由威科姆科技整合了多种业务资源,针对行业用户实现了多个业务系统,先后与国家的各个部委完成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金牧阳光工程、信福工程、科技富民工程、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阳光工程、县域经济信息化工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信息化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最终构建了河南IPTV运营网络。
究其原因,IPTV“河南模式”的成功除了选对了农村这一广阔市场,结合了许多国家工程,与其“TV”不局限于传统影视类节目,而是将核心放在行业性应用及网络交互业务应用,从而避免了与广电的直接冲突也有莫大关系。还有一个意外收获是,由于河南IPTV采用了ADSL接入,宽带和固话绑定,从而削弱了移动电话对农村固话的替代作用。
借势进村的安徽电信——IPTV借势“三电合一”占领农村市场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与中国电信安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全省性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发挥中国电信全业务运营优势,实现互联网、电视网(IPTV)、通信网的有效融合与互通,更加切实有效地服务“三农”。
据悉,该平台建设将遵循“大容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全覆盖”的特点,按照“平台一体化、服务多元化”的理念和思路,建设电话语音在线信息服务系统、手机信息服务系统、农业视频和电视上网信息服务系统(IPTV)、农业网站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并与安徽省正在进行的“三电合一”、“金农工程”、“阳光工程”、“新农村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农业信息化项目结合,展现电脑、电视、电话、手机多终端的优势。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农民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平台,而IPTV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信息,个性化的技能培训,以及比传统电视更加丰富的直播频道设置,所以凭借着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吸引到了很多的农村用户,充分结合农村现有的特殊环境迅速占领市场。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更好的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同时,也给IPTV在农村的发展预留了很大的空间。
曲线救国的吉林新联通——吉林IPTV走服务“三农”之路
2009年2月16日,吉林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暨省市县三级教学平台启动仪式在长春举行。会议指出,“2007年远程教育在全省全面推开以来,探索宽带互联网模式开展远程教育,建成了省市县三级播出平台49个和4675个宽带模式终端站点。”
据了解,为适应农村的经济承受能力,吉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采取卫星接收、有线传输和IPTV宽带互联网三种建设模式,其中以IPTV宽带互联网建设为主体模式。此模式被认为“终端设备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功能完善,易维护、易管理,可直接进村入户,符合农村经济现状”,属吉林省近年来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工程。
16日的会议再次强调“要根据IPTV网络技术标准,尽快在全省建立上下一致、标准统一,具有更强集聚功能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并要求 “要继续依托联通公司的技术支持和网络支撑,着眼于农村所有的行政村建立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实现远程教育村级终端站点全覆盖,有效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加快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普通农户延伸,努力扩大入户覆盖面。”
追溯起来,吉林的IPTV发展不可谓不早,道路更是不可谓不曲折。作为央视拿到牌照后划定的首个商用试验点,长春要作为第三个IPTV商用城市于2006年12月开通IPTV的消息在2006年底之前的几个月一度甚嚣尘上,然而在前期系统搭建完成之后,该项目却几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原因是遭遇了长春广电的强硬抵制。于是,被写入了政府目标工程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信息化”成就了一条IPTV曲线救国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