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同一周期内的节假日因素
排班师在进行次月话务预测时,需要考虑到节假日的影响。同样参考历年的节假日真实号码数的变化情况。像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十一、圣诞、寒暑假等大的节假日,排班师需慎重考虑。在每次重大节假日过后,排班师都需要回顾并且分析节假日话务模型,作为日后排班的有力参考数据。
五、营销活动影响
每月进行排班工作前,排班师需要向业务管理员或市场部了解次月的营销活动情况,是属于常规的营销活动,还是新上线的大型营销活动。每次营销活动后,排班师都需要记录该次活动对话务的影响作为日后参考。同样,在每次排班前,排班师需参考曾经做过的营销活动记录,如遇新上线的影响活动,则需提前做话务影响预判。话务预判工作需和业务管理员共同讨论进行。
六、重复拨打情况
客户的重复拨打行为由很多原因造成,如中继不足、排班安排人数不足、问题没有解决,等等。故每日报表呈现给我们的呼入量数据对排班没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大部分常规的日子里(除重大故障影响或重大营销活动影响外),同一周期内的真实号码数与呼入量之间的重复拨打率是基本相近的。排班师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分别计算出月/日/时的重复拨打率情况。
做到第六步的时候,排班师基本可以估算出次月的话务情况。我们连贯性地回顾一遍:①根据历史真实呼入号码数的得出话务的日/周/月模型。②参考历年的真实号码数情况,分别计算出同一周期内的增长率、季节影响因素、节假日影响因素。③参考历年的营销活动影响,计算出因营销活动而带来的话务量。④综合以上的数据,得出次月真实号码数预测量。⑤根据历史真实号码数情况,计算出日/时的话务量占比情况。⑥根据预测的次月真实号码总量,按日话务占比及时段话务占比,分配到每天及每时段。⑦根据历史呼入量及真实呼入号码数,计算出月/日/时的重复拨打率情况。⑧将次月的月/日/时预测的真实号码数,乘上月/日/时的重复拨打率,则可得出次月的月/日/时的预测呼入量。
排班师在做好了话务预测后,第二项主要工作就是要进行人员排班了。
一、放弃率(客户主动放弃电话比率)
放弃率映射了客户等待的耐心度,一般呼叫中心的放弃率为2%-5%之间,甚至有更高的。虽然我们理解这部分放弃来话的客户也是属于有需求的(在真实呼入号码数里就有体现),但由于客户在未得到话务员服务之前主动放弃了电话,则相当于在等待服务的过程中呼损了。呼叫中心的客户放弃率一般都较为稳定,我们可以剔除掉这部分的话务需求。即假如预测了5000通的呼入量,放弃率为2%,则我们实际需要去应付的是5000*(1-2%)=4900通。我们在进行人员排班的时候则按4900通的需求进行安排。
二、计算需求话务员人数
排班师根据预测出来的月/日/时D的呼入量,乘以服务水平,再除以当前话务员的平均处理时长(通话均长+整理时长),则可相应得出月/日/时的话务员需求数。但是,我们都知道,话务员不可能满负荷工作的,必然存在一些人员损耗。如出勤损耗(病事假等)、时段损耗(如申请小休等),这些损耗排班师必须额外计算。如日出勤损耗为8%,则需求话务员数要再增加8%。时段损耗也需考虑在内,特别是吃饭前后、交接班前后的时段的人员损耗。这样才能保证时段接通率的平滑过渡。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某些时段的服务水平很低,但排班没有问题,人员也都在岗位上,是什么原因导致该时段的服务水平低呢?通过数据报表,我们不难发现是员工的通话利用率很低,大都在申请小休或整理工单。这些员工虽然在岗位上,却没有从事有效生产的活动。这就需要排班师需关注到这些特殊时段的人员损耗,同时需提醒现场主管关注这些时段的人员效率,勿让某些时段成为客户的倒霉时段。
排班师在计算了人员需求后,需告诉领导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是盈还是亏,并告知领导根据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服务水平是否可以达标。
三、班次设计
排班师根据计算出来的每日各时段需求人数及日需求人数,综合考虑公司的人性化排班要求,设计出相应的班次。应注意的是,最后根据排班师设计出来的班次得出的每时段在线人数与日在线人数,应该是和每时段呼入量及日呼入量的模型是一致的。
以上是笔者对大型呼叫中心如何进行手工排班手工排班了解到的一些方法,科学性不如系统排班强。但是,对目前仍在使用手工排班的呼叫中心,希望能有一些帮助。笔者也很希望大家可以对大型呼叫中心如何进行手工排班手工排班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与分享,以便得出一套更为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