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地震,所有成都人都有一堆讲不完的故事。
坐在记者面前的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客服中心副总经理张静也是如此:
“地震后,作为运营商人员,我们经过监测发现很多灾区的手机再也没有通话记录,所以我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利用我们的短信平台给这些用户群发,想与这部分失踪的手机联系上;这段时间持续72小时后,第二个阶段,我们就开通了100865开始做寻亲服务,并且与新浪网联合在网上寻亲;现在我们又转到第三个阶段,用电话做心理辅导咨询”。
张静讲述的显然是一种新版的故事,也许表面上没有表现出英勇和惊险,但她所在的四川移动地震后独创的100865热线客服电话的背后同样交织着救人、寻人、感人等一系列灾区的必备要素。
手机救人与寻人
6月3日,尽管艳阳高照,天气预报该日气温高达34度,但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春熙路两边的商铺依然人潮如流??这座经历了20余日灾后震撼历程的城市表面上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但很多人的心里并没有平静下来。“截止5月31日,四川移动100865热线寻亲呼叫中心呼叫量已经160万人次,有效寻亲达到43486人次”,四川移动对外公布的这组数据也许很多人没有特别注意到,但其背后的含义显然是对平安、祥和、亲情的一种回忆。
在成都,打过或接过100865这个电话的人不在少数。
“地震时,我的侄子在彭州市大霸镇回龙沟,他是我非常关心的亲人,因为已经失去联系几天了,我非常着急。5月16日,我在成都市政府行政中心看捐助情况,看到桌子上摆的公告上说四川移动开通了100865寻亲热线,当时我也没抱太大期望,只登记了一些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想试试运气”,60岁的成都退休老人潘吉如此回忆。
令潘吉老人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100865打电话来了,告诉找到了他的侄子,人在绵阳九州体育馆。
“我为此去了一趟,果真他在那里,他说因为地震中丢了手机,所以对外失去了联系,后来,他被救到绵阳后,恰好也向100865发布了信息,两方面信息对上了,这是科学发达的好处。”潘吉说。
通信技术的先进显然使得地震后用户的感受与一、二十年前不再一样。四川移动一位员工说,“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韩国人找女儿,我们利用特殊的位置查找技术,查到了她女儿最后一个通话记录,证实不在四川,让他放了心”。
事实上,这不仅是中国通信业发达的结果,也是四川移动通过用户咨询电话很快想到的一种服务。
“地震后,我们一开始接到最多的是求救电话,灾区很多人打电话来说被困在那里。我们很快与抗灾指挥部建立了绿色通道,把收到的信息都传真过去。事后也进行了跟踪,很多打电话传递的信息是有用的,很多人都获救了。后来,求救的电话少了,我们就想到了同样可以用客服热线为大家寻找亲友。”四川移动客服中心副总经理张静回忆说。
“这与我们以前积累的达州水灾和今年南方暴雪的经验有关,因为用户遇到大灾难时往往会对10086说一切,所以一开始,我们把来自灾区的电话作为优先级接入,把与灾区有关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5月13日一上班,我就接到电话要寻亲,一开始都是重灾区之外打来的。第一个是一位先生,他打电话来找他在北川县政府的朋友,问是否能帮助找人,我们说可以”,24岁的四川移动客服人员丁薇薇回忆说。
很快,从客服热线救人开始,中国移动就高度重视客服热线寻亲。5月13日凌晨5点,张静和客服中心总经理梅敏被召集到四川移动公司开会,去之前不知道什么事情,去了之后,四川移动领导亲自部署要求客服中心立刻开通寻亲平台。
海量收集信息
寻亲平台最开始并不是叫这个名字,而是叫“生命连接线”,后来叫“生命呼叫器”,再后来才改名为“100865寻亲热线”。
开通100865是在5月15号上午8点,接到这个任务的不止是客服中心,还包括数据部、业务支撑中心等四川移动其它几个部门。
要想帮助大家寻亲,首先要把数据库建好,既包括想要寻找亲友的人的信息,也包括被寻找的人的信息。这是一个艰苦的建立过程。
“寻亲的业务平台是由数据部开发的。突发地震后,最初的数据由我们公司的业务支撑中心提供了一部分,提供的是一批之前在灾区有通话记录,后来再也没有通话记录的用户数据,这说明当时人在灾区”,四川移动数据部总经理李向东说。
“当时拿到这些数据后后,我们的第一个想法是利用我们的短信群发,想与这部分失踪的电话联系上。但后来觉得还要更多的信息,于是第二个阶段,我们就开始组织了80个人去了三个重灾地方,都江堰、绵阳、德阳,去搜寻失踪人的信息,包括去医院、部队、安置点收集信息,信息包括想找到的家人的信息,也包括想主动公布的信息”。
地震时物资车辆都紧张,好不容易找到了几辆大车,买了些水和食品,这些技术人员出发了。
而省公司领导都是亲自接送,回来时消了毒才能上办公楼。中午都不能吃饭,因为每天给自己带的水和食物都分给了灾民。
即便周六、周日,也都必须加班。整个四川移动数据部专门组织了三个小组,一个应急小组,一个信息收集和宣传组,还有一个平台支撑组。
几天内,外围的收集小组80人收了几万条信息,就靠手工录入,最多的时候50人录入。四川移动办公大楼3层一个办公室迄今还有一个招牌,写着“数据部信息收集小组”。整个四川移动数据部的工作重心都转到了抗灾。
网上寻亲带来的转机
搜集信息的过程非常辛苦。
为了收集到尽量多的寻亲信息,除了80人组成的外围小组每天往灾区跑,数据部还动员了其它部门帮助,党群部等部门开始了行动,负责通知所有营业厅、社会合作渠道,甚至私人代办点都被发动起来做信息收集。
连员工的私人汽车身上都自发地贴上大纸条,告诉大众建立了一个这样的平台。车走到街上,屡屡引来路人注目。
收集来的很多都是纸条,当天就录入了1万多条。“录入是最大的瓶颈,录入人员全天24小时工作,完全是与时间赛跑,因为越早发就对寻亲用户越有利”,四川移动数据部总经理李向东回忆说。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