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9-09-25 |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报 |
天津是全国首批九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电子信息产业是天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发展形成了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数字视听、集成电路、计算机、汽车电子和软件等一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产品规模保持国内前列,2008年,手机产量9004.8万部,占全国的16.1%,居第3位;电子元件产量2169.9亿只,约占全国的1/4,居第1位;数码相机产量1014.8万部,同比增长42.3%,占全国的12.4%。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产业整体呈现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规模稳步扩大 布局趋于合理
1.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出口能力逐步提升
自2003年以来,天津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5年平均增长率为15.5%,2008年达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7%;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市的 50%以上, 4年平均增长9.9%,2008年达到1271.3亿元,居全国第5位。今年上半年,电子专用设备行业实现产值18.64亿元,增幅22.29%;电子专用材料行业产值达到12.42亿元,增长3.42%。在家电下乡政策的鼓励下,家电产品的产销实现顺利衔接,其中彩色电视机的产量达到46.74万台,增长99.06%,有46.82万台彩色电视机顺利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52.52%;液晶显示器产量达到383.06万台,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92%,372.76万台液晶显示器顺利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90.93%。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实力逐步增强
经过近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行业组成逐渐趋于合理,在整机行业的规模带动下,各类配套行业得到全面发展。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在行业总产值的比重在40%左右,电子元件和机电产品的规模分别从2005年的17.85%和 5.49%上升到 2008年的27.98%和9.41%。从整体看,电子信息行业正向多元化发展,在通信设备规模缩小的情况下,涌现出多个新的增长点,呈现出多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3.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目前,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5个特色鲜明、生产相对集中的产业密集区:即以移动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制造、集成电路、显示器和正在兴起的汽车电子为主体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绿色能源、高性能计算机、软件及系统集成为主导的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片式元器件、平板显示器及数字家电生产为主体的西青开发区和微电子小区;以电真空器件为龙头产品的武青开发区及以加工配套为主的中心城区电子工业区。以5大产业密集区为依托,形成了通信、集成电路、绿色电源、片式元器件、平板显示器、数字视听产品、汽车电子、电真空器件、软件、配套加工等10大专业产业园。
4.政策氛围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近年来,天津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5年,天津出台了《天津市信息化发展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同时,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电子产业园区也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将电子与信息技术列为高新技术行业,在扶优扶强、财税优惠、培训支持、人才奖励、创新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给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困难。2009年上半年,天津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速回落近20个百分点,受出口影响,出口交货值同比回落近30%,利润同比回落40%左右。
抓好重大项目 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今后一段时期,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任务是瞄准产业高端,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片式元器件、显示器、智能化数字产品、软件、光电子和光通信、人工智能等九大领域,在信息安全软件、工业软件等重要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技术和产品开发上实现突破。手机生产能力达到2亿部,电子元器件保持全国领先,集成电路步入全国先进行列,高性能服务器位居世界先进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9年下半年,主要做好以下10项工作:
1.全力抓好全市重大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高水平重大项目建设是保增长的重要抓手。自2007年7月以来,天津市共推出了100项重大工业项目,其中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的项目20项,总投资规模近700亿元,这批项目具有显着的科技优势。要紧密跟踪这些大项目的进展,重点推进中星微数字视频监控芯片项目、三安集团LED外延片项目、德信集团移动通信产品制造项目、团泊RFID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天仪集团仪表有限公司新型智能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解决企业落户、投产、达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2.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搭建产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推动企业建立技术研发联盟,支持企业集团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重点信息技术领域,建立若干以重大应用为导向的联合攻关、集成创新技术联盟,加速产业研发国际化进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扶优、促优、强优”,积极扶持一批产品优、技术强、人才优势明显的电子信息内资企业,把内资企业做大做强。
3.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增强协调服务意识
加快建设依法行政、高效运转、配套完善的行业管理体系。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法则,加强政策法规建设,适时调整政策支持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继续修订《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导向目录》,加强政策对产业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4.以发挥区域优势为支撑,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利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抓好产业规划和布局工作,建立信息传递通畅、生产关联度紧密、配套能力强大、产业服务发达的信息产业聚集地,建设各具特色的电子信息工业园区,强化比较优势,加强产业集群治理,大力引进关键零部件企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使天津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信息产业基地。
5.以招商引资措施为保障,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按照“投产达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申报一批”的“三个一批”项目格局,强化招商引资措施,以政策和环境招商。按照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要求,围绕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九大重点领域,吸引行业骨干企业和为其服务的中小型专业化配套企业,增强信息产业产品门类和配套能力。加强专业招商、对口招商,针对大项目,盯住大企业。
6.以拓展融资渠道为抓手,争取各类资金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核高基”项目、电子发展基金、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等各类资金的支持,加大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制定扶持自主创新的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
7.以开发人力资源为主线,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根据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大力培育各级、各类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培育高级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快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造就企业家队伍,加强员工的在职培训和本地化,激励人才创新创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