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由于受产业大环境的影响,大家的注意力都更多的放在了三网融合,双向准入等宏观变化上,对于业务的商业模式等谈的少了。但相信随着IPTV的用户规模的不断发展,业务的不断探索,商业模式这个话题又将成为大家关注的重心。
周末,和一位长居海外的业内人士交流,据介绍,在国外,由于带宽不是问题,因此通信运营商更多的是把IPTV业务的重心放在视频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上,来和有线运营商竞争用户,又由于国外看电视是用户付费的模式,依托电视收费就能维系产业的运转。所以,在国外,IPTV增值很少,在这一点上,国内足以为人师。因此,国外的IPTV商业模式很简单,以用户付费为主。反观国内,在长期的政治宣传需求培育下,中国用户缺乏电视节目市场化付费的观念,整个广电电视产业都依托后向广告生存,虽然IPTV在逐步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但终难立竿见影,于是,如何借助新业务,从用户口袋掏钱,建立付费观念的成功商业模式也将显得弥足珍贵。
而由此也不禁感慨,一个在国外是几百、上千亿的电视市场在中国的环境下却被变成了近乎零利润的产业,不能说是一种悲哀。 本文从个人角度谈一些思路,希望能对IPTV业务商业模式的建立有更好的启发。
一、IPTV业务商业模式的几个关键点:
增值性:分两个角度,从业务角度,该业务必须具备成长性和拓展性,可以不断形成新的价值延伸,譬如游戏,从单机小游戏到互动游戏;卡拉OK,从对着电视唱到用户间比着唱等等,从而使得能在业务的提升中挖掘用户的价值;从用户角度,该业务必须具有激励手段,通过积分回馈等形式满足用户的成就感,以返点、抽奖等活动,强化用户的参与感和价值获取。
结合性:两个角度看,1是要建立纵向的业务微型产业链,并使各环节之间充分结合,从而达到业务价值的完美体现,譬如增值业务在支付手段上,可考虑传统金融支付、或者手机支付等都多手段结合。2是要让各个业务之间有横向的连贯关系,通过关联、连接等手段,使用户在实际使用中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新业务,从而挖掘用户的使用爱好,扩大消费几率。
网络性:IPTV其实就是一个小而全的娱乐门户网站,因此,无论在架构建立还是业务拓展上,都需要充分考虑网络特性下的用户心理。
便捷性:简单、便捷应是业务的设计基本准则,一目了然让用户上手容易,一键使用和支付让用户操作方便,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达到冲动性消费的目的。
小额多次性:家庭是省钱的地方,因此在资费设计上一定要从用户角度考虑,遵循积少成多,化整为零的思路,要考虑业务的长期发展,提升用户的使用频率,保持用户的忠诚度。
二、EPG束缚用户消费积极性
1、现有页面式EPG展示空间有限,导致更多业务难以获得“露脸”机会,不为用户所认知也就大大影响增值业务发展空间。同时也把用户的关注点,依旧更多的投给了增值空间小的视频节目,形成了增值业务价值的不良循环。
在现有的环境下,IPTV增值业务还是在让用户主动挖掘而非运营商主动推荐,这在替代性竞争形势下,并不符合海量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因此,在EPG不能获得大的改变情况下,运营商要充分借助三屏尤其是手机屏的优势,多采取推送业务的方式给用户。
2、现有的EPG形式下,用户都是单线程的使用体验,大大束缚了用户的使用延展。
所谓单线程,是指用户在IPTV上只能使用一项业务,无法在使用当前业务的同时了解其他业务。而且现在的EPG体系下,更换和了解新业务的时间和使用成本过大,不仅导致用户缺乏消费积极性。而且难以体现用户消费潜力,
举例来说,当用户在看视频节目时,如果想了解其他频道或增值业务时,他必须退出现在正在观看的节目,返回首页,再进入相关频道,可能最少要按4次确定键,N次上下左右键,如果觉得不满意,要返回原本看的节目,还得如此重复操作一遍。复杂之至,体验极差。
因此EPG必须从现有的页面式向一键呼出透明叠加形态转变,从而为用户更好的提供的多线程使用体验。否则我们现在业内所探讨的无论是三三制原则还是设计界面的美化,都是治标不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