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问题需解决
从CDMA所处的发展形势,并结合电信重组的影响来看,在完成资产交割、人员整合等重组工作后,改善产业环境、解决技术演进问题及争取市场发展突破都将成为CDMA在国内后续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改善产业环境
目前CDMA国际产业链出现萎缩迹象,这是电信市场加速向买方市场转变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要改善CDMA的产业环境,争取高通公司的支持将必不可少。
在国内,CDMA用户只占全部移动电话用户的不到8%,这一比例甚至低于CDMA在全球的份额,CDMA终端机卡分离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产业链与国际产业链间的互动,改善国内CDMA产业环境将更需要包括运营商在内的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例如,虽然当初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19家终端厂商与高通公司签署了国产CDMA终端用于国内市场销售时可以享受专利费优惠的协议,但经过多年的市场淘汰,当初这些能够享受专利费优惠的厂商目前已有相当部分退出了市场,因此,运营商如果能够通过争取中国政府的支持,并跟高通公司签署类似的新合作协议,无疑将可以提高其对终端厂商的吸引力,从而改善国内CDMA的产业环境。
除了争取高通公司的支持外,尽量减轻重组过程中对产业链的冲击也是改善CDMA产业环境的有效措施。在重组过程中,由于双方公司谈判、资产割接、人员整合等都有相当的复杂性,重组工作将不可避免地需要经历一定阶段才能完成。在这段特殊时期内,中国联通缺乏业务发展积极性的可能性较大,而中国电信又暂时无法独立投入运营,这会使CDMA业务进入一个相对停滞的阶段,从而引起产业链的不稳定。如果重组前中国联通对产业链合作方的欠款、中国联通的SIM卡、充值卡和终端库存由于联通合同没执行完相关库存等问题没能妥善处理,那么产业链中合作方的利益将受损,这无疑更不利于CDMA产业链未来的健康发展。
2.解决技术演进问题
中国政府已宣布在电信重组完成后发放3张3G牌照,这意味着国内CDMA网络如何升级已成为新CDMA运营商需要开始规划的课题。虽然国内3G牌照发放的方式尚存一定变数,但无论从技术本身还是从国外发展实践来看,CDMA网络在3G发展初期阶段升级到cdma20001XEV-DORel.0版本或更先进的cdma2000 1X EV-DO Rev.A版本,都是稳妥的可行选择。然而,如果把眼光放在中长期的后3G技术演进问题上,就可以发现CDMA将面临两难选择。
针对CDMA往后3G的技术演进,高通公司早已提出了UMB方案,根据以往的经验,有理由相信CDMA往UMB升级可以保持技术上的竞争力,但最大的问题是,目前还没有一家运营商表示支持UMB,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是CDMA国际产业链处于弱势的现状影响了运营商的后续发展信心。另一方面,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CDMA运营商明确支持WCDMA阵营提出的LTE,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最大的CDMA运营商美国Verizon。
从商用进程上看,LTE已得到相当数量的设备、终端厂商和运营商的支持,2009年日本DoCoMo会启动LTE的商用测试。基于这些现实,未来CDMA向UMB演进在全球范围内处于孤岛状态的可能性较大,运营商难以轻易做出这个选择。当然,CDMA向LTE演进同样充满挑战,由于FDD-LTE目前只考虑跟GSM/WCDMA的互操作问题,TDD-LTE的标准化仅处于起步状态,针对CDMA演进的LTE标准化还没有实际启动,因此除非运营商现阶段就开始大力推进,否则CDMA-LTE的标准化将面临推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最终不得不陷入被动的境地。
3.争取市场发展突破
在用户发展方面,前期中国联通已经在事实上放弃了CDMA的高端定位,而且中国联通采取了GSM和CDMA共品牌的策略,除了“绿色、环保”等难以实际感知其效果的宣传口号外,CDMA在市场中缺乏较明确的品牌形象及价值诉求。在CDMA后续经营中,除了尽快建设针对CDMA的品牌体系外,还需要通过建设品牌店等方式争取逐步改善CDMA前期在用户中的印象,以提升用户质量及忠诚度。
CDMA实现独立运营后,多网络/业务的有效协同将成为新CDMA运营商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国内外运营商的实践都表明,同时运营两张大规模并有一定同质化的移动网络会给运营商带来沉重负担,而且到目前为止也还缺乏公认成功的案例,因此,新CDMA运营商需要尽快明确CDMA跟原来网络/业务的关系,并形成相应的发展规划。
由于终端研发与生产需要一定的周期,新CDMA运营商需要尽快形成相应策略、组建运营架构并适时启动终端采购,以保证满足重组后市场发展的需要。在考虑终端运营策略及组织架构时,CDMA终端产业的结构特点、规模都跟GSM终端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国内只有一张CDMA网络的现实也决定了运营商跟终端产业存在共同利益关系,而前期中国联通通过华盛公司运营终端的模式也有一定经验可供借鉴,这些都决定了新CDMA运营商对终端运营策略及运营架构需要有更具体、更慎重的考虑。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