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整个互联网业界最关注、也是最热门的应该就是3G了。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 、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随着电信业务的发展,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业务,他们期望随时随地享受到数据、多媒体及各种娱乐服务,并控制、自定义界面和应用。运营商面对用户期望的不断提高和同行业之间激烈竞争的压力,在现网内迅速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弥补传统业务收入的下降。
与2G网络相比,3G数据业务能力更强,语音业务成本更低,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未来向3G和更先进的网络发展是必然趋势,但目前已建有庞大的2G网络,而且高端数据用户毕竟比例较小,所以3G市场发展应是一个逐渐迁移的过程。给3G测试设备带来的机会主要包括设备研发测试、网络的建设工程测试、3G/2G网络的互操作测试及3G网络的业务和用户分析等。
3G相对于2G是一种技术创新,传统观念认为技术创新自然而然将带来持续的市场创新和服务创新。但事实并非如此,WAP在其发展早期的失败就是一个例证。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主要欧洲运营商和设备厂商都在WAP的开发和应用上投入了充足的资源,但在操作上只是将WAP作为一种技术创新,而不是作为服务创新来推向市场,这直接导致其在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市场竞争中失败。3G给我们带来的更多应该是体验和享受,3G时代我们除了要重视3G给我们带来的技术和业务创新外,更应该重视市场创新和服务创新,使用户体验到从“使用”到“享受”的转变。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以及财政部5月24日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一扫“中国3G时机未到”的悲观论调,为3G发牌迎来了即将到来的曙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通告》只是说明了政策导向,而3G发放还需要等两个市场条件,一是TD形成一定竞争力,二是联通、网通合并整合初步完成。根据重组方案,3G牌照可能性最大的发放方式是:中国移动获得TD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
从2001年10月日本开始部署第一个3G网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7年时间;全世界3G发牌已经进行了两轮,第一轮是2001年左右发达国家都把牌照发了;第二是2005年左右不发达国家把牌照发了;现在全世界已经有几百个3G运营商了。所以说我国的3G牌照不但应该发,还应该尽快发。
3G的TD标准在之前的网络试商用测试中表现差强人意,目前业界对TD大多持观望心态,从技术上看TD与3G的另一标准WiMax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冲突,从市场上来看国外没有参考先例,网络速度上也相对落后,目前只有中国在采用TD标准,发展前景有限。而对于可能获得CDMA2000牌照的中国电信来讲,之前并没有开展移动通信业务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要发展3G业务恐怕还需要先交几年的学费,从原来联通迁移过来的CDMA2000还涉及到技术专利等问题。同样,联通要从原来的G网升级到WCDMA也需要面临这一系列问题,短期内提升空间不大。而更重要的是,中国移动现有的庞大G网用户可以摆渡到TD网上,这对TD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就在中国大刀阔斧的进行着自己的3G网络标准建设的时候,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克里斯托夫?帕迪拉(Christopher Padilla)称,尽管广泛接受了国际标准,但中国是在缺乏透明度和合法诉讼程序的情况下,按照政府规定开发3G标准的。他表示:“这些规定的确为中国本土公司提供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但也将给中国带来很大的风险。”“中国现在正面临同样的风险,其政府委任的、独一无二的中国标准将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技术孤立的荒岛上,偏离市场驱动下的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
无论怎样,中国的3G还是要继续发展下去的,预计将在今年10月左右发放中国3G牌照,而不会拖得太久。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