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工信部、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调整移动本地电话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即将结束征求意见阶段,正式文件预计将在近期下发。据称,该份征求意见稿中,相关部委想将电信定价权下放运营商。
非单向收费方案或将停止
内容:征求意见稿显示,国家鼓励电信企业对移动本地电话业务实行单向收费。其中,在本业务区内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被叫通话费,原有的非单向收费方案停止发展新用户,漫游则按以前的规定办理。
■解读:如果资费新政能出台,是否意味着所有用户马上就能享受、或者愿意享受单向收费?石家庄市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孙青华认为,单向收费也不一定带来“打电话更便宜”的结果,如果单向收费政策推出后高于目前非单向收费套餐的价格,那么这部分套餐用户就可能会抵制单向收费。因此,一段时间内,单向收费政策将会与套餐策略共存,经过一段时间逐步清理之后,单向收费政策才会普及到所有用户。
定价权拟下放至运营商
内容:征求意见稿还要求,将对移动本地电话基本语音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电信企业自主确定计费的标准和单位,包括可以自主制定全国统一的电话业务资费方案,省级电信企业可以自主制定本地区的方案。方案要报价格主管和通信主管部门备案。
征求意见稿还要求,改革之后的资费水平原则上要保持基本稳定,电信企业要严格明码标价,不得借机涨价,不得加收费用,同时鼓励资费降价。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电信企业要为用户选择移动电话资费方案提供便利,在同一本地业务区内,要保证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同类移动电话用户对资费方案有同等选择权利等。
■解读:对于工信部拟将电信资费定价权下放至运营商的做法,有消费者担心运营商掌握定价权后会肆意涨价。对此,孙青华认为,定价权下放至电信运营商,资费价格不再像目前这样受限于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价格上限,是电信资费市场化的一种体现。虽然运营商可以自己定价,但消费者不必担心资费价格会大幅上涨,因为中国电信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和多次重组,充分竞争的格局已然形成,对于电信、联通、移动眼下而言,获得更多用户是首要目标,而降价是拓展用户最有力的手段。
专家认为资费仍有下降空间
有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6年,电信资费下降了62%,2007年实现了单向收费。2007年移动通信资费下调了13%,2008年下调了11%,2009年也在13%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张新红认为,尽管资费已经下降很多,不过,我国的主要信息产品和服务资费水平依然偏高。他举例说,去年手机话费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77%,而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是15.9%,这反映资费水平偏高,国际上,应用成本占到1%以下才比较容易实现普遍服务。
孙青华介绍,目前手机通话仍存在非单向收费、漫游费、以及繁杂的增值服务等收费,这些资费仍有下降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