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在3G上的投资已经超过上千亿,随着3G网络覆盖的进一步扩大,大规模的投资还在滚雪球式的增长当中。然而,飞速增长的投资并没有有效拉动需求,投资与收入之间的巨大失衡造成了三家运营商利润的大幅下滑。
对运营商来说,及时调整盈利模式和盈利对象,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是扭转3G亏损局面的可行之道。
发展低于预期
在3G发展之初,中国移动计划2009年发展1000万TD用户,2010年至少发展3000万用户;中国联通则表示每月发展100万户3G用户,然而,截至2010年5月17日,三大运营商累计发展3G用户仅1808万,远远低于预期。
在最初的产品设计上,三大运营商均给予用户高额的免费流量,然而在实际销售中却以“全国接听免费,长途市话漫游一个价”为宣传重点。以中国联通为例,由于对3G特色的宣传力度不足,3G用户数据使用量极低,集团公司不得不在5月推出了B套餐,大幅减少套餐包内的流量并增加语音通话分钟数。但就通话来说,2G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与3G并无本质上的差别。
此外,多数一线销售人员将推广诉求由高性能转为低话费,3G处于数据应用极度匮乏、用户感知度不高的状态。而三大运营商在发展之初将3G的目标群锁定在高端用户,试图通过收取高额费用来弥补用户规模的缺陷,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把2G用户中的高端消费者发展为了3G用户,对运营商的收入贡献并没有太大帮助。
转型迫在眉睫
3G的特点必须通过相应的服务来体现,而在整合营销框架下应用产品的开发不足,以及在营销范围内价值链的不完整,都是三大运营商在高端产品导入期无法获得高额溢价的重要障碍。
首先,与2G相比,3G基站频率更高,耗损更大。大量的数据应用带宽消耗需要不断的扩容,并增加投入,而运营商在资本市场上的平淡表现又会制约扩容的速度。
其次,从产业外部来看,3G的产业链是完全开放的,3G手机制造商、软件提供商的话语权在扩大,运营商很难像过去那样拥有全盘的掌控力。在这种背景下,运营商如果不顺势而变,很有可能会沦落为单纯的通道,如此下去盈利的前景会更加惨淡。
再者,随着信息化的加速,用户的选择权在扩大,网络电话、即时通信软件等通信工具对运营商业务的分流日益加大。
因此,对运营商而言,放弃2G时代“建网——放号——收钱”的旧盈利模式,寻找新的盈利点、拓宽价值链已经迫在眉睫。
新赢利点的构建
运营商提出要从“通信专家”向“信息专家”转变的思路由来已久,但时至今日,这一转型并未真正实现,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失误。
在战略方面,运营商始终没有跳出“向用户要利润”的怪圈。事实上,用户本身就是财富,数据库就是资源。利用3G的技术优势,运营商可以搭建一个基于即时网络技术的流动营销平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为企业营销开辟新的工具,从“向用户要利润”往“向用户和客户要利润”转变。在战术方面,目前运营商采用了“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以发展用户数量、抢占市场份额为短期营销目标,但如果3G新业务不能对用户产生足够的吸引力,用户就会向2G或者替代品转移。
作 者:中国联通广州市分公司3G业务营销中心 姜云峰 综上,以提升3G应用、培养数据使用习惯、增加黏性为切入点,进而上升至战略层面搭建营销平台,方能打破现在战略、战术上的失误。具体操作可由以下四点出发。
第一,强化手机信息处理功能。在3G市场培育阶段,运营商最主要的目的是让用户体验到手机通话以外的强大功能,提升用户对3G产品的兴趣,使之产生黏性。这一段时间,运营商要通过大量的优惠政策吸引产业链的上下游提供新型的、独特的3G服务,并以免费体验的形式鼓励用户参与。
第二,把自身定位为企业客户的“战略同盟者”,利用手机的特性和庞大的数据库为企业搭建营销平台。这个平台是多方参与的,但3G技术使运营商牢牢地把控住了“注意力”和“即时购买”这两大法宝,并处于整个平台的主导地位。
第三,改变现行的基于“用户”的架构,构建全新的基于“客户”的新型企业架构。这就需要组建专门的企业营销运作团队,招募一批既懂媒体运又有电信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当地特色实施营销方案推广。
第四,建立效果评估机制。电信媒体收费、运营模式有其独特性,不能像传统媒体那样通过千人成本等工具来计算成本核算效果,电信业需尽快与各方建立起可测量的多方信服的效果评估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