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商超行业最近不太平静,继卡夫和联华超市,康师傅、中粮集团和家乐福超市闹出“断货风波”之后,近日,央视又曝出相关超市对供应商采取新一轮的“高压政策”:收取高昂进场费,直接推高商品零售价近3倍。
零供矛盾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5月17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透露,针对零售行业存在的收取进场费等问题,商务部正在起草《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意见》和《零售商、供应商商品供销合同规范》,目前正在征求行业协会及各方意见。
零供交易将进一步规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透露,自2006年,商务部已注意到零供矛盾的现象,并按照市场经济的框架制定过两个办法,一是《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另一个是《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这两个《办法》对于六种不合理的收费进行了规范,但是部分地区执行效果不佳。
“由于制造业能力的不断扩张,使生产的能力远远大于消费的能力,供过于求的现象较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商业企业,就存在进场费的现象,比如返点等。”姚坚认为,对于这一在中国零售行业、百货行业持续存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合理性。他说,“(商务部)正在起草,‘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的意见’和‘零售商、供应商商品购销合同的规范’这样两个文件。我们也委托商业联合会和连锁经营协会,对于这项政策进行有关的调研,听取行业的意见。”
知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出台新规”的推进速度很快。国家相关部门日前还召开面向零售商和供应商的紧急会议,主要内容就是围绕零售商收费这一环节。“大概有国营超市、民营超市及外资超市约5~8家零售商代表参会。相关文件应该会很快出台。”
中国去年商业损失额1885亿
据了解,店庆费、进场费和物损费是压在供应商身上的“三高政策”。“以物损费为例,它可能需要三个点、五个点,这些状况可能是由卖场自己管理不善等原因所造成的,却都会摊到我们供应商的身上来。”浙江浪莎控股集团的营销总监余良辉主要负责国内市场业务,他告诉记者,除了能叫得上名目的各项费用之外,更还有一些隐性费用。“隐性的费用可能用于跟卖场客勤、采购或者其他方面沟通,或者为了便于结款。”
凡此产生的后果可能远超想象,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防损专业委员会最新出炉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商业损失额约为1,885亿元人民币,商业损失率为1 .56%。这意味着,“(2010年)中国的商业损失额超过了三峡工程总投资。”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防损专业委员会主任曹小宁说,调查中发现,2010年全年,内外盗偷走了约1,284亿元人民币;零售商将大部分损失转嫁供货商,“被损失”成为零供矛盾激化的重要成因之一。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在于“商业模式的滞后”。据悉,美国的沃尔玛、英国的Pri-m ark等国际连锁超市都是自己采购卖场商品,采取包购包销的方式进行经营,因而就不存在收取各式杂费的问题。而“国内的商超是这样的,不保证你的销售额的,是卖掉之后再结款的。”浪莎集团总裁翁荣弟解释说,中国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依赖出租货架、店铺资源,收取进场费用,在实质上,已经退化成收取商业租金的“二房东”,而不是经营商品的零售商。
数据
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防损专业委员会最新统计,2010年中国商业损失额约为1,885亿元人民币,商业损失率为1.56%。2010年全年,内外盗偷走了约1,284亿元人民币,零售商将大部分损失转嫁供货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