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年底,微软再次推出新的互联网战略??Live战略,并在2006年创立微软在线服务集团。
看起来,微软的每一步都带有很强的计划性及目的性。但现在的事实证明,奥兹的作用并不显著。一是因为这种战略上的巨大转变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二是这种转型的意识还没有有效贯彻到操作层面;三是尽管奥兹位高权重,但也依然很难重新调配微软的资源;四是奥兹自身的原因。
尽管奥兹对互联网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认识,但他的公司实质上还是一家软件公司,他没有管理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大规模互联网业务的经验。而这也是微软最为欠缺的??运营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人才。
转型艰难3:“无痛转型”有多痛
微软遇到的这些困难,是任何一家大公司转型时都会遇到的。作为成功转型代表的IBM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痛苦。但是,微软的转型难度要超过IBM。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IBM的产品线比较长,没有特别依赖某个产品,当硬件的利润越来越薄时,它就可以迅速甩掉这个包袱。但微软做不到这点,他现在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Windows和Office,这两个部门一直都是非常强势。而代表未来的互联网部门则相对弱势许多,作为一个花钱的部门,能够拿到的内部资源肯定很少,即便有内部支持政策也很难执行到位。
转型就会涉及到部门、人员的调整,这种调整带来的是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以MSN部门为例,以往MSN被看成散漫的边缘部门,有位销售人员讲过一个公司内部的笑话:“MSN 与童子军有何区别?童子军有大人监督。”但随着微软向互联网的转型,MSN的影响力不断增长。现在,MSN部门挤满了内部求职者。
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可以想象,现在作为既得利益者对此的阻挠,他们对微软的转型有多认同?是否在积极推动转型?
在转型的问题上,微软的目标是实现无痛转型,既保持现有的收益,又希望互联网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一条相当难走的道路。在强势的Windows和Office部门前,微软别无他法,只能采取收购的道路,用外部资源打破内部的平衡。对奥兹来说,直接收购比调配内部资源要简单得多。
但收购哪家公司,同样是难题。雅虎这块肉不是就很难吃进嘴中吗?另一方面,收购也必然导致内部相同职能部门的地位下降甚至裁撤,同样会遭到来自内部的抵触。由此看来,微软的转型之路注定漫长而痛苦。
微软历史上的冒险转型
时间:1990年5月22日
动作:微软制作了一款供大众使用的操作系统,它很像苹果的Mackintosh操作系统,有着对用户友好的图标与图形。
结果:Windows3.0大获成功。由于被PC生产商预装,它为微软的软件全面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
时间:1995年12月7日
动作:盖茨声明互联网的重要性,目标直指网景公司的浏览器。
结果:微软在浏览器之争中打败网景,但在联邦法庭上花了几年时间回击反垄断指控。
时间:2000年6月22日
动作:微软宣布的.Net计划?? 一项雄心勃勃、难以定义的创意,帮助客户打造可联网的软件。
结果:.Net得到广泛采纳,但在Windows电脑上效果最佳。Sun公司的Java软件仍然大量应用于各类机器上。
时间:2005年11月1日
动作:新战略公布:整合网络服务与微软的核心软件,从在线广告中赚钱。
结果:要想成功,微软需要新的结构和文化。谷歌、雅虎、eBay等公司已经捷足先登。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