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虽然是芯片行业巨头,但是对媒体一般都比较低调,很少会主动与媒体沟通,但是近日借宣布其上海子公司正式迁入漕河泾开发区新址的机会,首次高调举行了内地媒体沟通会,向各大媒体透露公司最近的动向和今后的战略布局。
这次上海迁址和高调亮相,显然与他们现在的境遇有关。早先,联发科的人员主要集中于深圳,同时在北京设立了中国区,目前联发科中国区总经理吕向正也在北京办公。但随着深圳以华强北为代表的低端手机市场有衰弱趋势,而北京、上海是大型正规品牌厂商的聚集地,因此,走出深圳、加大在华北、华东的辐射和布局有重要意义。
差不多10年前,联发科进入手机芯片市场,他们利用自己的Turnkey模式完全颠覆了整个手机市场的格局,真正让手机从一个高端通讯产品变成人人都能拥有的消费电子产品。甚至使用联发科芯片的亚洲低价手机厂商仍旧在不断侵蚀诺基亚的低端手机业务,它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通民众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一定会被历史所铭记。
但是,10年后的今天,形势又变了,由苹果开启的智能手机时代已经降临,联发科由颠覆者变成了被颠覆者。现在的智能手机本质上是一个手持移动计算终端设备,它的整体构架与原有手机已经有了本质区别,联发科所擅长的Turnkey模式在智能手机时代失灵了,因为首先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不是硬件厂商能够控制的,而且他们原来擅长的不断集成各类功能做成ASIC的模式在智能手机市场也完全无法使用,应用处理器成为手机芯片的核心,这个不是联发科的强项。
2010年,联发科的颓势开始显现。根据iSuppli公司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304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2.5%。联发科却发出了与半导体行业不合拍的声音:2010年,联发科营收为新台币1134.63亿元,较2009年下降1.56%,联发科历史上首次衰退。对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仍能实现两位数年营收增长率的联发科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噩耗。2011年第一季度联发科营收为新台币198.6亿元,环比下降12.4%——联发科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营收下滑。
联发科总经理谢清江坦诚表示他们在智能手机芯片方面目前的确没有技术优势,但是已经完成了从2G、3G直至4G演进的完整布局,手机解决方案已涵盖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有信心开辟新一个蓝海。不过从他们公布的MT6573芯片的特点来看,仍旧是孱弱的应用处理器(至今还在用ARM11内核,这点与诺基亚倒是很像)加专用处理电路的老模式,虽然有低耗电的优势,但这是以低性能为代价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公司很难摆脱原有的路径依赖,即使市场环境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
谢清江的另一信心来自于他相信功能手机的需求量仍远大于智能手机。他说,“目前市场上功能手机的份额远超智能手机,而且多数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具有移动上网、彩信等特定功能、但价格相对便宜的功能手机,因此功能手机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的确是现实,虽然这几年智能手机的增长率非常惊人,但是出货量和功能手机相比还是处在不同的数量级上,这是联发科艰难转型的大后方,靠着广大的第三世界市场,他们仍然能够获得不少的市场份额,并以此来支撑今后的研发。
同时为了在功能手机市场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和尽量延长功能手机市场的生命周期,在会上,联发科也发布了他们的软件中间件平台MRE,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支持动态加载的开放运行环境,优化了功能手机的上网功能并开发出强大的服务内容下载性能,为功能手机创造了新的价值。由于MRE的应用程序使用标准C语言开发,因此运行速度比以虚拟机为基础的JAVA还要快。此外,该平台还可以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支持后台运行。显然这个中间件平台并不新鲜,几年前高通就推出过自己的BREW平台,在功能手机上可以提供各类应用程序的运行,不过这个平台并没有获得成功。同时展讯也推出了类似的平台WRE,显然这是功能手机芯片厂商面对智能手机大举进攻的自然应对,做不到智能手机就做一个“类智能手机”,这是本次大会联发科的关键词。
联发科总经理谢清江表示,这将打破消费者对于传统功能型手机的认知,今后功能手机将可支持包括用户接口、上网、大屏全触控,这种功能手机既“高而不贵”,又可像智能手机的移动多媒体生活体验。而且相对现在的低端智能手机,它的用户体验更佳。
推广这样一个中间件平台,显然不是联发科的特长,因为这需要自己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其难度非常巨大,我们看到现在能够在智能手机建立成熟生态系统的只有苹果和谷歌,而它们都有深厚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的开发和推广经验,一个芯片厂商要成功打造这样一个生态系统,还没有先例可循,高通的BREW平台可以算是一个失败的教训。
联发科和另一家身陷困境的手机巨头诺基亚非常相似,他们在功能手机时代极端成功,但是到了智能手机时代,他们原有的竞争优势顷刻间化为乌有,甚至过去成功带来的巨大惯性成为他们转型的最大阻力。诺基亚终于要抛弃原来的塞班系统而投入微软的怀抱共同打造一个生态系统,而联发科则继续坚守功能手机市场并且希望能够自己打造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延长功能手机的生命周期,然后等到智能手机市场成熟后以自己的价格和高集成度优势与高通等巨头血拼。
联发科的机会应该在中低端智能手机。2010年9月,摩根士丹利在《拥抱智能手机下一波增长浪潮——从细分市场到大众市场》的报告中指出,智能手机行业下一轮增长的驱动力是中低端智能手机。摩根士丹利预计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智能手机市场增长重心将从发达国家转向对价格敏感的新兴市场,从高端智能手机转向中低端智能手机(最好价格低于150美元)。这个时间点与联发科量产二代智能手机芯片的时间不谋而合。以台湾芯片企业的一贯特长,就是将成熟化的技术快速大宗商品化,在智能手机芯片技术成熟的前提下,他们是有机会的,但是能否摆脱对过去成功模式的过度依赖,这才是联发科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因为大陆手机芯片商可以比联发科更加联发科,而联发科本身又没有高通等厂商那样的技术优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是一道难解的方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