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的TD五期招标已经于近日正式启动。本次招标的规模将小于四期,主要目的是通过补盲和网络优化,进一步提升TD网络的用户感知。
按照中国移动的计划,经过2010年的网络建设,TD-SCDMA(简称TD)应该达到“基本可用”的水平。但从目前的用户体验来看,TD的网络质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有专家预计,2011年3G用户有望大幅增长,而中国移动定下的目标是截止2011年底TD用户达到5000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保障TD网质量仍是中国移动必做的功课。日前,中国移动启动了TD五期集采,旨在在前四期的基础上,加强室内、特殊场景等深度覆盖。通过网络优化解决GT分流问题,提升TD网络用户感知。
另一方面,国内TD-LTE规模测试已经展开,预计2013年将实现商用。在这期间,TD将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人们纷纷在猜测未来是否会有第六期、甚至第七期的招标,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根据中国移动的规划,未来网络的目标形态为“四网融合”。即使在TD-LTE正式商用后,TD-SCDMA可以在承担中低速率数据业务的广域覆盖的角色同时,在合适的区域分担部分语音业务,扮演好网络补充的角色。
宽频RRU成主流
在TD四期招标中,华为首次推出了宽频RRU产品,并最终得到了中国移动的认可。因此,在TD五期招标前,很多业内人士预测宽频将成为本期招标中重点关注的技术。对此,大唐移动战略规划部解决方案总监李同坡表示,在TD五期招标中,大部分主流设备厂商都采用了宽频RRU,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产品形态。据记者了解,在本次招标中,华为、中兴、大唐三家厂商均全部采用宽频RRU。
其实,宽频RRU技术在TD四期中提出时,业内就有争论。由于该产品在节省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最终被中国移动所采纳。
爱立信专家表示,从中国移动五期招标情况来看,中国移动对RRU的性能、容量、绿色环保、组网灵活性、设备可靠性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指标要求,具体包括载波数量、发射功率、整机效率、重量体积、IR接口速率、环境适应性等。我们为中国移动同时提供了宽频功放和窄带功放产品供选择。
重点关注GT分流
据中国移动相关人士透露,在本次招标中,中国移动仍将采用缩小站间距的方式,通过补充宏基站来解决室内覆盖问题。由于TD-SCDMA本身在覆盖方面相比其他标准存在不足,因此,网络的深度覆盖仍然是很多地区TD网络优化的重点。除了增加宏基站,中国移动也在试点Femto,将Femto作为TD的补充,解决室内覆盖问题。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苏州等城市。
据中国移动相关人士透露,在TD五期招标中,中国移动关注如何用好TD网络的技术,比如提升TD网络承载比例技术、HSUPA、无线环境TCP优化技术、控制信道空分复用技术、HSDPA慢速功率控制技术。
其实,中国移动2010年底提出的32项创新技术,重点分为提升TD网络的质量和承载能力,主要包括网络容量提升的创新、网络性能提升的创新、工程实用技术的创新、网优手段提升的创新、IP化的创新以及TD和2G网络融合的创新等六大类。其中,多频段组网,MSC资源池,TD/2G重选时延优化等功能已经开始规模应用。其他多项技术也逐步开始试点应用。
从这些技术中不难发现,提升T网利用率是中国移动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2010年至今,中国移动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GT分流工作。解决GT分流的问题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思路在于降低用户驻留T网的门槛。中国移动相关人士表示,在TD发展初期,中国移动设置驻留门槛时的主要考量是能否保证可视电话的连续覆盖,因此门槛设置较高。但实践中真正使用可视电话的用户数量很小,因此,中国移动将TD驻留门槛降低到满足数据业务的需求。
另外,由于TD发展初期终端相对落后,很多商用终端在实际使用中达不到要求,因此只有通过提升T网驻留门槛的方式来弥补终端方面的不足。现在随着TD终端技术的进步,降低门槛变得可行。
有电信专家指出,在2010年推行GT分流工作后,中国移动很多地区的T网利用率明显上升,有效缓解了G网的压力。但是,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中国移动继续加强TD网络的覆盖,另一方面需要更多的用户选择TD,这样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
高端智能手机是发展瓶颈
截至2011年5月底,我国3G基站总数达到71.4万个,中国移动TD-SCDMA有21.4万个,中国电信cdma2000有22.6万个,中国联通WCDMA有27.4万个(其带宽能力每个载扇相当于6个TD载扇)。中国联通在升级到HSPA+后,网络的理论峰值速率达到21Mbps。而TD目前网络理论峰值速率仍为2.8Mbps,现网速率仅为1.6Mbps。在网络能力方面TD全面处于下风。
TD五期招标意在继续加强网络覆盖,提升网络质量。然而,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决定一种标准成败的不仅是网络质量,用户体验才是决定市场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继续补强TD网络之外,中国移动需要花更大的力气提升产业。
TD技术论坛秘书长时光告诉记者,对于整个TD产业来说,目前终端仍然是最大的瓶颈,尤其是高端的智能终端。在这方面,我国本土的终端产业亟须壮大实力,希望国内企业能够加强对TD智能终端的投入与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