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11-08-16 |
信息来源:德州新闻网 |
我市近日举办“10+3”产业人才大型招聘会,400余家企业提供了1万多个岗位,达成就业协议8000余人次,但应届毕业生签订的协议只占1/8。究其原因,应届大学毕业生多无一技之长,又眼界颇高
8月6日,我市在中心广场举行了“10+3”产业人才大型招聘会,当日400多家企业提供了1万多个岗位,达成协议8000余人次,其中应届毕业生签订的协议只占1/8。
文凭成唯一就业“钥匙”
在招聘会上,记者遇到了家住德州的青岛大学应届毕业生范文娟。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她,想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在一家企业招聘摊位前,她想应聘销售代表一职,月薪1600元,给入五险,看到这些待遇,她表示比较满意,但正当要投档时,却听说每周只能休息一天,且时常加班,她立马改了主意。随后又走了10多家单位,都感觉工资待遇不满意。而她挑选的6家待遇满意的单位,却又以“专业不对口”拒绝了她,最终她只投出了1份简历。
离开摊位,范文娟告诉记者,现在工作压力大,自己不想太辛苦。找工作最好是压力小、待遇好、工作稳定,专业又对口。
此次招聘会上,像范文娟这样寻找待遇好、压力小、稳定又体面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不在少数,虽然他们学历较高,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具备一技之长,拥有高级技能的更是凤毛麟角,一纸文凭成为他们唯一的就业“钥匙”。
部分应届毕业生表示,自己就算找不到工作也不担心,还可以报考公务员。在他们眼中,公务员就是“稳定、体面、高薪”的代名词。有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应届毕业生在谈起公务员时说:“如果考上公务员,哪怕与签约单位毁约,我也要去。”
不安现状 稳定性差
此次招聘会有不少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放宽门槛,但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
记者在一家台资纺织企业招聘摊位前采访发现,虽然不少应届毕业生前来询问,但当负责人询问试用合格后是否可以签约3到5年时,大多数人都犹豫不决。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些应届毕业生不安于现状,缺少企业归属感,经常在培训结束后就跳槽走人,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
对此情况,参加招聘会的不少企业表示认同。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有一纸文凭,缺少企业所需的应用能力,如果上岗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这就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旦人才流失,将是他们莫大的损失。而且一些应届毕业生在笔试和面试中表现的很好,但是一到试用期,动手能力差、基本功不扎实的缺点就暴露无疑。有些用人单位抱怨一些应届毕业生本身的性格特点也使得他们不被接受:如急于求成,眼高手低,缺乏责任心等。这些都成为招聘单位拒绝应届毕业生的重要原因。
有关专家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的原因。
调整心态 提升职业能力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心态,如何帮助学子们走出“误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员认为,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扎扎实实掌握真本事,提升职业能力。文凭不能代表“本事”,用人单位关注的是素质和能力,关键是能否胜任,工作能否到位。要抓住各种机会,学好知识,接触社会,提高能力。
业内人士建议,对应届毕业生而言,就业困难其实并非岗位不足,而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岗位不够。招聘会上,德州学院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杨舒瑜,将目标放在中小企业上,一上午时间,就有4家企业对他表示很感兴趣,甚至其中一家企业表示,他可以不用面试,直接试用。
就大学生缺少企业归属感这一现象,有关专家指出,必须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这需要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人岗匹配率和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个人要明确就业目标,干一行爱一行,不能“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要踏踏实实做事。齐思楠去年通过招聘来到德州一家企业上班,工作期间他把企业荣誉感放在第一位,增强自己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今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企业也破格晋升他为设计工程师。
另外,高校在课程设计中应吸取企业及毕业校友的意见,并明确设定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及指标;适应引入兼职教师,包括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与知名学者等;强化就业服务工作,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提高就业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协助学生建立“就业能力卡”,记录个人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成绩、实践经验等。同时,应继续加快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建立实习基地,拓展就业渠道。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