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11-08-29 |
信息来源:信息产业网 |
主持人:随着城市信息化和物联网的发展,“智慧城市”作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成为下一代城市的发展方向。电信运营商作为城市信息化的参与者,已经积极投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智慧城市”建设对运营商具有哪些意义?
张志强:“智慧城市”的建设对运营商具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契合电信运营商转型理念,提供巨大发展机遇。当前,运营商在传统话音业务市场发展受限,数据业务虽然蓬勃增长,但网络能力没有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固网面临被替代的压力等。“智慧城市”将服务业与网络的业务能力更深入、更紧密地与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结合在一起,为运营商转型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使在困惑中寻找新增点的运营商看到了光明的方向与前景。二是政府推动,创造蓝海,实现多赢。过去,运营商的业务多数依靠自身推动。当前,政府迫切需要建设“智慧城市”,从而感知城市、管理城市,造福民生。政府这种新的市场需求导向成为强大的发展动力,为运营商开拓信息服务市场提供了新的蓝海机遇。同时,在政府主导,运营商与政府共同推动下,以无锡、宁波、重庆、广州、佛山等诸多城市都在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这将带来政府、企业的多赢。三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举个例子,去年太原市政府率各方面20多位领导来北京调研考察如何发展好“智慧城市”时,提到政府迫切需要发展“智慧城市”,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提前感知大量的地下管线的滴漏跑泄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建立地下传感器网络进行检测、分析,就能提前发现与避免各种事故等。这对运营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都有好处。
李珊:一方面,对运营商来讲,“智慧城市”的概念为运营商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帮助运营商打通在行业市场的渠道。当前,大众市场已经饱和,竞争非常激烈。但在行业市场,运营商尚没有深入到行业内部,对市场需求并不明确。而“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和平台,因为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概念,包含了各方各面的基础设施与需求,在这个概念下运营商可以深入挖掘。特别是“智慧城市”与政府及其它行业的合作,帮助运营商打开了行业应用的渠道,可以更加深入的发展行业应用。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沟通与交流,运营商可以了解更多的行业应用需求,在其中进行业务创新。再者,当前光网络、移动网络、WLAN网络等都处于建设阶段,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对拉动运营商基础网络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对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随着无线网络的兴起,更多智慧的应用将涌现出来。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智慧医疗的会议,三家运营商悉数参加。未来,在“智慧城市”中,运营商有哪些可以深度参与的应用?
张志强:应用为王,没有应用就无法拉动需求、带动产业。因此,创造丰富的应用对政府、运营商、企业都至关重要。如何做好应用是复杂的问题。我以广东为例介绍一下,目前,广东无线城市已经有200多种应用。首先是无线政务类,应用非常多,最被政府看好。市民通过手机和终端随时随地查看与政府相关的大量公开信息,公共事业平台信息沟通,个人生活中的城市服务信息等。同时从政府综合门户平台向政府职能管理拓展,包括警务等。通过无线政务类的应用的开拓,拉近了政府和百姓的距离,也缩短了许多办理政府事务的流程。其次是数字民生类。它包含的应用非常多,包括医讯通应用,实现了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检查结果远程查看等典型应用,还有药讯通,票务通,车载应用,手机证券等。通过数字民生类的应用,使人民享受到数字生活的快乐和便利。再有是网络文化内容的移植类应用。通过这类应用,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手机图书馆,查阅图书、阅览短文学,还可以欣赏动漫,享受SNS社区服务、上传、下载视频等。未来还将有更多网络文化形态出现,这些都是非常受老百姓欢迎的应用。还有无线商务类。包含金融信息,股票行情,物流配送,管理供应,甚至日常销售人员管理、工作单派遣等,还有企业视频监控,农业信息平台,创业就业信息等。通过这些应用,可以将看不到的转换为看得到的,将流动的、不确定的资源转换为有用。面向未来,当前广东省正在拓展的应用包括环境污染监控、危险源跟踪管理、家庭网管遥控、家庭和朋友间的手机视频会议等。总之,应用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应用带动了社会的整体向前。
李珊:未来,随着LTE、云计算的发展,在“智慧城市”的概念下,将会产生更多我们想象不到的应用。比如说,日本正在研究基于LTE的应用,通过手机实现触感的传递。触感的传递可以用在很多方面,例如材料选择等,这些应用是非常好的创新方向。同时,在手机上增加传感功能来测量血压、心跳、体温等,通过监测实现远程的智慧医疗,这也将是很受用户欢迎的应用。还有车联网,国内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也在研究车联网的实施。车联网不仅是车内部的通信或者车与移动网的通信,还包括车与路边其他公共设施(像灯杆、红绿灯等)的通信、车与车之间的通信等。“智能城市”的建设目标就是使社会信息化更加智能。
政府主导,科学合理规划促进新发展
主持人: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国内“智能城市”建设是否存在过热的苗头?
张志强:从目前来看,确实存在过热现象,但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首先,众多政府倡导发展“智慧城市”,他们本身存在很多的共性需求。像国家倡导科技创新、提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经济结构等,这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但从历史经验来看,不能遇到机遇一哄而上,也不能遇到障碍再纷纷退下,政府和企业要讲究策略。政府需要管好政策导向,做好引导性资金投入,等一定的研发成果见效时,进行必要的政府采购支持,来共促产业成长。其次,要看到各个城市的不同需求。内陆城市、沿海城市等各有各的特点,技术实力、经济水平、需求等都不同,因此,发展“智慧城市”时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尽量做好自身最关心的应用,以共性技术拓展市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产业。这样,在过热中避免撞车、或尽量少撞车,以提升竞争力。
李珊:新兴事物必然要经历发展历程,Gartner有一个新技术发展曲线,每个新技术在开始阶段都会有一个炒作高峰,大家蜂拥而至。过一段时间,会迎来一个下降的低谷期,这个阶段大家在冷静思考这个技术是否需要做,朝什么方向做。等大家都冷静思考确定方向后,随着市场需求酝酿,又开始攀升。“智慧城市”也将遵循同样的发展规律。近两年,大家对“智慧城市”处于认识阶段。未来,过了这个阶段,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结合本地特色,实现应用与需求开发的本地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的指导政策。否则,很容易出现过热或者说撞车等情况。
主持人:“智慧城市”的产业链非常长,很多技术应用涉及到大量的产业融合问题。比如手机钱包涉及通信行业和金融业融合问题;手机视频涉及到广播电视部门跟通信业的融合问题等,应该如何解决产业融合问题?
李珊:智慧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融合。比如物流问题,它涉及到水路、航运、道路交通的联动问题,涉及到与工商管理部门、企业、地方政府的联动问题,“智慧城市”一个很好的优势是可以通过市政府层面在微循环方面打通一些行业在本地的壁垒。刚刚主持人提到的手机钱包、手机视频等涉及到全国市场,是需要打通主动脉的问题,需要国家层面来运作、解决。
张志强:产业合作是“智慧城市”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从政府来讲,要做好相关工作,例如对于行业信息源的开放程度,促进电信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打破行业壁垒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研究和协调力度。在中国国情和体制下,最重要的是建立产业、行业间合理的商业模式,实现多赢、共赢。因此,可以先选择好试点行业或产业,取得经验后再扩展。
主持人:当前,三家运营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都有各自的规划或者说算盘,某些地方竞争还非常激烈,在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智慧城市”上,两位专家对三家运营商有何建议?
张志强:我国引入多个运营商就是为了促进竞争、避免行业垄断,为百姓带来更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因此,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政府面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确实可能存在同质竞争问题,竞争最终应该交给市场来解决。谁进入早、识别早,谁抓住产业机遇了,谁的网络、服务和应用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可能将会在市场中占据领先的地位。
李珊:运营商应该在制定策略上注重差异化。当前,三大运营商在个人市场上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在“智慧城市”中,企业应该考虑异质竞争。不同运营商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劣势,应结合自身认识寻找市场机会、深入挖掘。智慧城市是一片蓝海市场,市场需求非常丰富,企业应该从广阔市场的角度分别发展自己的竞争实力。
主持人:刚刚两位专家谈到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产业融合、行业竞争等问题,运营商在建设“智慧城市”中还面临哪些挑战与难题?应该如何解决?
张志强:运营商存在被管道化的压力,相关的信息服务能力与ICT产业能力尚且不足,行业、产业间的合作开放的少而弱。要么进不去,要么进去了也做不了。而像IBM较早就关注到一些市场机遇,研究了交通、金融等行业的特色,并对不同国家之间的业务区别也作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定制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而国内运营商还在自己之前较小的领域提供服务,在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还没有走到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融合发展中挑战是要改变别人首先要改变自己,这是解决自身产业融合和挑战的出路。同时,现代社会业精于细分勤奋,荒于粗犷嬉戏。行业要精于细分才能做深、发展,勤奋则体现出对行业的渗透。因此,运营商要考虑做哪些领域、考虑如何建立适合跨行业应用的社会需求等。
再者,应用商业模式的挑战,如何形成用户、企业、政府等共赢的商业模式。“智慧城市”产业链长而宽大,应用是最上游,它是一个总开关。中国移动梦网过去探索了很好的应用模式,它让很多伙伴赚钱的同时自己也赚到钱。在“智慧城市”中,运营商业应该创造在多赢模式下、实现自身最好成长的模式。在整个挑战中,也希望政府给产业更多关注与政策支持。比如社保信息、路况信息等更多信息的开放,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包括一些产业的进入等。通过政府为运营商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