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UC优视发布了基于自主研发的内核U3的全新浏览器UC8,并声称其在五项手机浏览器能力指标上有了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国内手机浏览器竞争日趋激烈,除了UC、百度、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厂商,Opera、苹果、谷歌等国际厂商也纷纷踏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3G时代,手机浏览器服务不断换代升级,只有打造出一个强劲的内核,各大厂商才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优视发布云端核动力新品UC8
日前,国内知名移动互联网软件技术及应用服务提供商UC优视宣布正式发布全新的浏览器产品UC8。据悉,UC8以优视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U3为基础,在速度、智能、安全、低能耗、可扩展五项手机浏览器能力指标上都有大幅提升。
UC8浏览速度快的特色是其有力的竞争力。UC优视产品总裁何小鹏称,UC产品团队前期经过多次测试对比发现,UC8不仅在3G网络下比其他手机浏览器速度平均提升超过50%;在WIFI环境下访问互联网页面时,也比其他自有内核手机浏览器平均提速30%。智能化方面,UC优视称,UC8实现了智能阅读、智能论坛、智能适应屏幕等模式,可以让用户体验到更好的浏览效果。能耗上,UC8与其他自有内核浏览器相比流量整体可以节省超过60%,这是由于基于U3内核的核能力,它能够从引擎解析层面直接堵住木马攻击,或主动识别并关闭互联网页面中的自动联网行为,这样就避免了隐性流量消耗。
据了解,UC8之所以能够在手机浏览器的五项指标上都保持领先,得益于U3内核提供的强劲动力。何小鹏表示,U3内核是一个具有倾向性的小内核,大小在2MB左右,在浏览速度上要比内置浏览器快3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UC8将全面支持WebApp。何小鹏认为,随着HTML5发展,WebAPP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形态,基于操作系统的苹果AppStore模式会日渐式微,而基于浏览器的WebApp将越来越流行,真正实现App一次开发,多次应用,不受于操作系统和平台限制。
手机浏览器市场群雄征战
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快速地增长着。作为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型应用,手机浏览器的活跃用户规模也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根据易观国际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2011年第2季度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数量稳步增长,截止2011年第2季度突破1.59亿,环比增长13.4%;并且,其还预计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数增长率未来几个季度将处于11%-13%左右的区间。
基于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平台,用户及流量价值可以得到变现,这种商业模式已被证明是可行的,因此也就逐渐形成了手机浏览器生态系统。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以及流量的增长,国内手机浏览器蕴藏着的巨大商机日益显现出来,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们征战的惨烈战场。
在国内第三方手机浏览器中,UC、Opera mini等因较早踏足,已各自分得了一块疆土。UC一直是国内手机浏览器领域的领先者。在UC8体验会上,优视同时宣布了UC浏览器全球累计下载突破十亿次。此前移动互联网相关研究数据也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手机浏览器访问量中,UCWEB占据了26%,份额最大,并且增长速度最快。另外,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浏览器厂商,Opera也正积极布局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欲挑战UC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试图突破“跨国IT巨头普遍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铁律”。
然而,UC和Opera打下的江山并不稳固,领先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一方面,苹果、Google等厂商对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虎视眈眈,并且凭借着平台优势,通过集成的浏览器后来居上;另一方面,百度、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发布手机浏览器,并且所取得战果不可小觑。
3G时代打造强劲内核是关键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手机浏览器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手机浏览器市场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
在3G时代,手机浏览器正在从工具向平台转变,手机浏览器之争也已经逐渐进入到生态链之争、平台化之争。易观国际分析师胡志辉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浏览器作为入口型工具,比搜索引擎的流量导入更前端一些,其平台化价值已经显现,而这也正是各厂商竞相进入手机浏览器领域的原因所在。
在硝烟四起的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平台上,各大厂商要想占据一席之地,打造出一个强劲的内核是最为关键的。著名IT评论家贾敬华认为,3G时代手机浏览器将会是一场内核竞争战,浏览器云平台和安全并不是技术创新,而内核绝对是突破性创新。“HTML5是移动互联网的一场革命,其通用性打通了应用在不同操作系统和机型之间的障碍,形成了巨大的跨平台优势。基于这样的变革,打造一个基于HTML5的手机浏览器内核无疑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UC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俞永福也认为,中国浏览器品牌之所以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却在全球市场默默无闻,本质原因是只有“壳”技术而无“核”技术,因此只能以不断推出新产品,包装新概念来吸引眼球,浏览器本身却没有质的提升。因此,“只有具备核能力,来自中国的浏览器才可能与Chrome、Safari、IE、Firefox等自有内核浏览器比肩,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