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产业政策司的新任务是什么?今年将出台哪些产业政策?
侯世国:国务院把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产业政策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职责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产业政策司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职能的总体要求,把产业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经济调控手段之一,通过研究、拟订、实施工业、通信业产业政策,综合运用国家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调整资源配置,引导社会投资方向,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目标。
从这一工作任务出发,产业政策司将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明确新的工作思路,开拓新的工作方法,履行好自身职责。
今年下半年产业政策司将首先按照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要求,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修订工作,并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尽快完成“工业设计产业政策”的制订和发布。其次是在主要工业领域组织开展“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政策措施建议”的课题研究,开展通信业产业政策研究,再有就是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拟订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记者:目前部分地区、部分工业领域出现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停产关闭,国家有哪些政策支持?
侯世国:去年以来,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粮食价格普遍上升,以铁矿石、有色金属为代表的部分生产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扬,欧美发达国家受这些因素及美国房贷危机的影响,出现经济衰退,需求下降。国内企业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加上国内社会保障体系的规范、环保门槛的提高,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加上市场需求减弱,部分企业难以应对这一困境,出现效益下降,经营困难,甚至停产关闭现象。从一定程度来说,在外部条件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竞争,优胜劣汰,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完全属于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和作用,也是促进结构优化的自然法则,特别是在目前停产关闭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生产水平低下、资源消耗高、排放污染重、职工保障条件不完善的企业,由于难以承受高标准的社会公益规范和新的经营环境,被市场所淘汰,这与国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节能减排的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部分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水平和较好的发展基础的中小企业,仅仅是由于国际原燃材料价格上升和市场暂时放缓的影响,面临经营危机,甚至可能对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政府应根据有保有压的原则,采取相应经济措施进行调整,帮助改善企业经营条件,引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水平,努力开拓市场,增强竞争能力,使这些企业能够尽快走出难关,参与新的竞争。
目前国家已经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至13%,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研究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财税扶持、信贷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等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切实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建立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记者: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哪些问题?未来调整的方向和着力点是什么?
侯世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虽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整体素质不高和运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从三次产业看,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上升,服务业总量不足,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与制造业的关连度低,新兴服务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服务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从产品结构看,高消耗产品、粗加工产品、低端产品还占主体地位;从企业组织结构看,“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在某些行业依然突出,落后工艺技术比重很大,企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配套协作能力不强。
要化解上述矛盾,就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的突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目标,这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三,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四,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七,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