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8-05-26 |
信息来源:客户世界 |
|
所以,我们认为呼叫中心的运营解决方案,应该综合协调人力资源管理、话务预测、自动排班、绩效考评、话务分析、现场管理、实时预警等各个现场管理要素。各个要素之间即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通过设置目标值,达到管理目标的均衡,这个平衡,从最核心的体现来看,就是一个完整的KPI体系中各个指标的实现。
上述的定位描述,从软件使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是一个纯粹的排班系统,它的成功更应该植根于成熟的运营环境中,相关的配套系统是成熟的,如工作流管理的、成本目标管理的、数据挖掘的等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排班系统去优化原先手工不足以做到的话务预测、排班单位的拟合等工作,可以起到人力资源优化的作用。在配套系统不完整的情况之下,排班系统的效果不一定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我们更愿意称排班系统为运营管理系统。
呼叫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你适应多少?
在国内,以电信行业为例,会有多个部分涉及人力资源管理,HR部门,绩效部门,排班人员等,相关的班长等管理人员也会参加进来,信息的同步怎么处理。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国内呼叫中心流失率很高,一般达到40%以上,各客服中心经常碰到回头客,莫名其妙就又招进来了,历史档案的管理与分析很重要。
系统与工号问题。国内系统应用环境非常复杂,目标数据经常分散在各个系统中。我们称之为信息孤岛,跨越信息鸿沟一度成为口号。拿电信为例,有IBSS、平台工号、档案号,还有排班系统工号,工号的重号,系统数据的分散,都成为现实的问题,信息整理成为这些人员重要的工作内容。一个好系统评判的标准是什么?熟悉文化,了解有关管理人员的“疾苦”并真正解决他们的难题,才有可能成功。还需要考虑的重要一点是,国内的企业环境当中经常有各类评比、竞赛、工会报名、党团员统计…种类繁多,呼叫中心这么多年轻人,在单位绝对是卧虎藏龙,这些工作都用Excel肯定不行。
话务预测,华丽算法的背后
二次指数,时间序列,神经网络…应用很多,效果如何?
问题一,可以参考的历史数据有多少?
半年,一年还是两年?事实上,象移动、电信这样的数据管理有具体要求的单位,历史数据能超过一年的不少,但是,目前客服中心规模及业务的发展就像日新月异的股市一样,一年前的数据,业务队列调整已经面目全非,我们或许可以参考业务的增长率,但更多的信息就不得而知了。我们仅靠近 12 个月的历史数据,是不能真正准确掌握月度或季度业务量变化规律(曲线)的。
问题二,数据的清洗管理工作没有先例。
历史数据是所谓预测准确度的源头,源头不控制好,不可能产生准确的预测数据。这个问题必须在算法中解决,用人工的方法去做无疑是太复杂了。就算数据的清洗完成了,但是接下来的预测月份,还是会发生异常,比如:
话务的业务特性:
移动公司经常主动发起主动呼出(短信、外呼)等来平衡话务;
话务的地理特性:
沿海的台风是可以预测的,但是一个月以前不可能知道每个点的天气情况,但是台风甚至下雨对电信10000号以及114都有很强的正相关的关系。
话务的行业特性:
不同行业话务的峰谷走势大相径庭,甚至同一行业的也很不相同,如移动VIP、全球通和其另外两个品牌:神州行、动感地带完全不一样。
因而所谓预测的准确性,离不开排班人员的动态话务管理,或称事件管理,对话务稳定的业务,如全球通业务,可能能达到95%的准确性;对于话务波动大的业务,90%都达不到。
排班,除了算法还有什么?
目前的通信行业的客户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从排班表上其实可以看出端倪。我们曾经接触过某客户200人的呼叫中心,80%的客户代表月出勤达到28天以上,每个班使用的是5小时左右的短工时,每天的上班时间很有规律,4个班次轮流,不管每天的话务高低不平。因为该省劳动力非常充足,人员流失率很低,但是人力浪费严重。另一个客户,500人的客服中心,排班达到96%的人力资源拟合度,采用全自由轮换,动态匹配话务曲线,员工月休息有7-8天,安排了双休,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班务很不爽,但员工流失率却很低,显然这样的排班更加有水平。
算法以外的问题:
究竟考虑人性化,还是效率优先?我们称之为排班搏弈。
我们可以设想两种极限,全部满足人性化或者全部满足效率。
全部满足人性化,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西方大行其道,这是一种境界,笔者挺羡慕的。在此条件下,可以满足各种要求,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员工主动提的(提高管理工作员工参与度,是管理软件体现人性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共的比如:休息日规划、最长连续工作时间、跳班(两头班)数量、小休、班务轮换规则等等。私有的比如:某代表的学习时间不排班、长班及短班的喜好,自己的假期规划,生日当天不排班等等,“我的日程我做主”。
全部满足效率,那就是大棒政策,指标层层分解,一言堂。上级考核什么,我就一定要做到,服务水平、AHT这些是硬指标,其他指标都是可破的,达到领导的要求先,该加班加班,改跳班跳班。任何时间点(可能是半小时、也可能是十分钟)都不允许少人,多了安排放休,“你的日程我做主!”
当然,也可以是中间值,部分条件可破,部分不可破,根据你选的两人搏弈的刻度,这是理想的符合多种应用的举措。
无奈的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选用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这并不是管理者不近人情,冷血,还是考核体系使然,第三方拨测,老总的日子都不好过,管理人员兢兢业业,个人需求先克服一下吧…这是敬业,是好员工的表现!
所以,客户的企业文化,也让我们设计软件都要考虑到,光有人性化是不够的。
从我原来从事呼叫中心的管理工作体验来看,呼叫中心的管理人员很辛苦,我们希望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期望他们成为呼叫中心服务的管理者和控制者,而不是被动地应对每天的事务性的低层次管理工作,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更多的时间分析和解决问题。
作者为杭州远传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1] [2] |
|
|
|
|
|
热门资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