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时代常常让我们忽视了城市中的另一道风景线———公用电话亭,不久前,就有本地网友发帖询问还有谁在使用公用电话亭,引来不少网友跟帖怀旧,并讨论电话亭是否还有必要留存。日前,政府部门对这一网帖做出回应,要求电信部门提出对电话亭的改进方案。昨日,电信部门表示,电信部门会继续保留并维护好公用电话亭,对部分偏远地区损毁或零话务的卡式电话,考虑进行合并或迁改。
发问:谁还会用公用电话亭
“今日在丽日附近吃饭,等红绿灯的时候好奇之下拿起了旁边电话亭的话柄,发现原来这些电话亭还可以用的,使用200卡或者200IC卡就可以了。不过身上没有200卡,所以想打电话也没得打了,呵呵!”11月18日,网友小城之殇在西子湖畔论坛发帖提出疑问,在今时今日手机普及的时代,这些电话亭是否还有人在用?这些电话亭要不要淘汰?
小城之殇回忆说,在手机普及前,这些电话亭还是十分有用的,不过卡式电话亭如今好景不再,在城市生活中沦为“鸡肋”,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不如在街边设置直充点或者充电点,这样在手机没电或没钱的时候,还可以充电或充值”。
议论:使用效果差乏人问津
小城之殇的观点引来网友的热议,从网友们的跟帖来看,使用公用电话亭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网友bluechip表示,公用电话亭的使用率很低,“手机普及是主要原因,使用效果差也是一个原因。打过这些电话亭电话的人都知道,因为电话亭不封闭,路上车水马龙,在路边打电话听的是非常吃力的。”
电话亭虽然乏人问津,但也不至于无人光顾。网友TracyLiao说自己现在已经没再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不过还会有人打,因为打长途便宜些。网友520vicky则表示,“我上班的地方门口刚好就有一个电话亭,时不时都会有人打啊。”
在1990年代和2000年前后,电话亭对于市民生活的沟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则成为一种集体记忆。在回帖中,大多数网友把对电话亭的当下命运关注,转变成了对以前使用电话亭的亲切回忆。网友nickyyuang怀念起在电话亭打电话回家的日子:“以前买的每张200卡的卡号和密码都会记住”。网友小老虎乖乖对在外打公用电话回家的日子记忆犹新,所以仍然强调远离亲人的人就需要用到电话亭,“记得以前是一个星期换一张200卡”。
批示:改进电话亭方便市民
网友们在跟帖中认为,目前公用电话亭只能使用200卡或200IC卡拨打,使用不方便,而且电话亭不是封闭式的,容易脏,在街边打电话也很吃力,希望在电话亭四面加装玻璃,同时增设手机的充值、充电设备。这些建设性意见引起了惠州市副市长李选民的注意,在12月10日公布的《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中,李选民批复要求电信部门在一周内拿出改进方案,以方便市民,提高服务质量。 采写:南都记者 吴润凯
部门回应
电话亭或变身市民休息站
昨日,中国电信惠州分公司综合部负责人彭先生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在探索提升和延伸公共电话亭功能的办法,但卡式电话亭尚不能具备给手机充电的功能。
电话亭可拨应急电话
彭先生表示,卡类电话亭电话业务有所萎缩,然而在部分公共场所,仍有少数卡式电话投入使用,电信部门仍旧安排专门的队伍进行维护。彭先生说,电话亭提供免费的110、119、120等应急电话拨打功能,承担着城市公共设施的职能,电信部门会继续保留并维护好该类电话的使用。“对于部分偏远地区损毁或零话务的卡式电话,我们会合并或迁改,望广大市民支持。”
“我们正在积极研究探索,寻找提升和延伸公共电话亭功能的办法,一方面是探索将传统的公话与新业务结合应用,另一方面探索如何将公话亭在市政公话设施、公益广告牌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彭先生说。
考虑建封闭式电话亭
身处闹市的公用电话亭是否可以在四面加装玻璃,让通话环境更安静?彭先生对网友的这一建议表示,封闭式公用电话亭也是电信部门延伸传统公话亭功能所考虑的内容之一,如果条件允许,会结合治安岗亭,将电话亭发展成市民休息站,既能确保市民在安静、干净的环境中通电话,又能起到确保市民人身安全的社会公共功能。
对于网友们希望电话亭更加多功能的设想,彭先生指出,目前的技术条件尚不具备通过卡式电话亭给手机充电的功能,因为卡式电话亭的到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