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是指利用手机为阅读内容承载终端的一种移动阅读行为,用户一般通过WAP、客户端、WWW及彩信等途径获取新闻早晚报、手机小说、手机杂志、手机动漫等阅读内容。
注3:手机阅读收入规模。指基于手机阅读,用户对于内容的付费以及广告对于广告付费的费用总和,不包括多版权运营获得的收入情况。
继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何马的《藏地密码》、李开复新书《微博:改变一切》等图书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首发并引起热烈反响后,今年4月上旬,张正隆抗日巨著《雪冷血热》也选择了在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上首发。这本新书推出一个多月,在手机阅读基地已经有10万用户访问,点击量超过40万。
如今,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手机进行阅读,越来越多的作家和出版社也选择手机阅读基地作为合作伙伴。据易观国际提供的数据,仅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阅读市场收入就达10.8亿元,手机阅读用户达2.55亿。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吴飞教授表示,手机阅读这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或将发展成为阅读市场的主流,带动“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 探秘中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内容要过“五道关”
“手机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一个好的阅读平台能提高人们接触书本的可能性,从而激发阅读兴趣。”谈到手机阅读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董事长钟天华认为,手机阅读基地要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内容丰富的图书库,带动全民多读书,读好书,多利用时间读书。
钟天华说,目前传统阅读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弊病:图书成本高,销售渠道有限,加上现代人完整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纸质阅读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阅读需求。同时,以互联网出版为代表的数字阅读则面临着内容良莠不齐、盗版猖獗、阅读支付不便等诸多发展瓶颈。
相比之下,手机阅读恰有其他电子书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手机阅读可以直接用话费支付,简单方便,账单透明。而在书籍品质上,通过与正规内容供应商的合作,手机阅读提供更多数量、更高品质的正版数字图书内容。”据移动阅读基地总经理戴和忠介绍,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上线后,组建了一支120人的审核编辑队伍,上传了全正版的18万册图书。而这些内容,都来自国家许可的出版社和内容提供商,有出版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或者出版物发行许可。
为了确保所传播文化健康积极,手机阅读基地特别严把网络出版物的“内容关”。一般读者手机里看到的内容,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事先都要经过内容策划、CP(内容供应商)管理与内容引入、入库审核、内容质检和编辑推荐5个环节。
“只有从信息的入口上确保内容的主流价值,才能确保构建一个良性的手机阅读产业生态圈。”有关专家表示,手机阅读基地严格的内容准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给众多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制定了内容规范,确保文化的良性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