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桌上摆着几部没有任何标志的智能手机,相信大多数用户很难仅凭外观就区分出手机品牌。这并非因为用户不够“眼尖”,只是随着触摸屏手机的兴起,3.5英寸以上的电容式触摸屏已经成为标准配置,智能手机尤其是中高端智能手机“长得很像”。在界面设计方面,智能手机遵循简单化的原则,大多数触屏式智能手机在主界面上都只有菜单、主页和返回三个“按键”。
当然,有人喜欢简约,也有人喜欢绚丽。在单色的裸机上套上靓丽的外壳,并在外壳的设计上采用不同的色彩或主题,已经成为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满足用户对手机外观的多元化需求,中国电信就在今年2月推出了手机个性化定制业务 ——天翼工坊。天翼手机用户通过相关提示进行设定,就可以定制一款独一无二的手机外壳,这样一来,自己的手机和其他手机就很容易区分开了。
如果通过外观还不足以区分智能手机的话,那么通过内置的各种应用,用户的喜好和个性就会体现得更加明显。比如,喜欢在周末自己驾车去近郊旅游的3G用户,可能会经常使用导航业务;喜欢体验不同美食的用户,可能每天都通过手机登录大众点评客户端。有了各种手机俱乐部之后,使用同一品牌的手机用户就有机会通过参加活动成为好朋友。而随着移动社交类应用的兴起,具有某种兴趣爱好的人群通过个人标签找到“同类”变得非常简单。
功能丰富而强大的智能手机,给用户呈现的是一个简单快捷的使用界面,但其背后的产业生态环境并不简单。在个人电脑市场,Windows系统与Intel芯片的黄金组合一骑绝尘。但在智能手机领域,没有任何一个操作系统能垄断整个市场,也正因为如此,才衍生出好几个不同的阵营,各个阵营之间以操作系统作为分界线,但同时存在错综复杂的产业链竞争与合作关系。在智能手机产业链中,正在并还将长期上演包括专利战、并购战在内的多场大戏。或许看了这些戏,我们不会觉得这个行业很简单。
贵与贱
两款外形酷似的触屏式智能手机,尽管看上去差别很小,但也许它们的价格相差好几千元。在2G时代,高端手机和低端手机在外观上是一目了然的,其功能差别也和价格一样明显。到了3G时代,智能手机之间的功能差别仍然存在,但已经不如它们的价格差距那么大。因此,很多新入网3G用户都选择性价比较高的3G千元智能手机。
如果从运营商的用户结构来看,由于3G用户的ARPU高于2G用户,因此在3G发展初期,3G用户比2G用户显得“高端”,几乎所有3G用户都被视为中高端用户。但如果进一步细分,3G用户也可以根据其ARPU分为三六九等。与之对应的是这些用户使用的手机,同样可以按照价格分为高、中、低端。一般而言,ARPU较高的用户,使用的手机往往也更贵。拥有更贵的智能手机且ARPU较高,完全可以作为衡量3G用户是否“高端”的标准,但这样的标准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用户的真实状况。比如,一旦我们将视线转移到3G用户的数据业务使用量,就会发现一个现象:许多选择最低档3G套餐的用户(比如高校学生用户)每月都会把套餐内的3G 数据流量用到八九不离十的程度,很少会有剩余;而不少3G高端用户(比如公司老板)的数据业务使用量相当小,其3G套餐内的数据流量绝大部分都“白白浪费”了。
尽管如此,“低端3G用户数据化、高端3G用户2G化”的现象还会长期存在。毕竟,喜欢使用3G数据业务的用户往往有更多的兴趣和时间来玩手机,虽然他们不一定有钱;但不少购买了高端智能手机、选择较高价位3G套餐的用户,却以打电话和发短信为主,3G高端手机更多的功能可能体现在社交场合所传递的“高端”信息,以及自我满足的感受。很多时候,高端智能手机的高价位之所以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户从中获得了被尊重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