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11-09-16 |
信息来源:西安日报 |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一个重要渠道,手机QQ、手机炒股、手机网银、手机阅读、手机视频等应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据金山毒霸、360发布的病毒播报来看,今年1月至6月,国内新增手机木马和恶意软件2559个,感染手机用户数高达1324万人次。“两节”期间,手机病毒异常活跃,吸费、诈骗、盗取隐私等恶意行为,令消费者头疼不已。
手机病毒无处不在
手机病毒如一只无形的“杀手”,无处不在。截至目前,我国约有1.5亿的智能手机用户。对比下,近乎每十个智能手机用户中就有一个受到过手机木马和恶意软件的侵害。记者随机采访了100多名市民,其中88.6%的智能手机用户认为手机存在安全威胁或病毒威胁,而智能手机用户中,有近六成表示在使用手机支付时最担心手机安全。但是,对于智能手机用户而言,心有不安却又防不胜防。远程控制、隐私窃取、恶意传播、资费消耗等,它们已不单单是让手机死机、操作迟缓,更有可能窃取手机上的个人通讯录、个人信息、日程安排、账号和密码等,威胁个人隐私及财产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其中的钓鱼网站已然成为了涉网犯罪的重灾区。
利益驱动是根源
金山安全专家雷军告诉记者:“手机病毒横行,说到底还是源于一个利字。手机病毒比电脑病毒的获益方式更多,可以通过私自联网上传数据和下载恶意软件、定制各类付费服务等手段直接窃取用户钱财,同时也推动背后的利益黑洞越滚越大。”以去年2月份一款名为“彩信骷髅”的手机病毒为例,它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感染了国内超过10万部智能手机,影响到超过千万的手机用户。据数据显示,中毒手机用户平均损失超过200元,总计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000万元。目前国内手机的总应用软件数量超过5万,每1000万用户就有260万人中过招,黑色产业链达10亿元规模。这么巨大的诱惑,怎能不让诈骗分子动心。
安全隐患如何破题
手机病毒的如影随形,无疑是手机用户的一大隐患,也是相关产业链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应对、解决手机病毒泛滥局面,需监管机关、运营商、手机厂家、软件开发商、用户共同努力。日前,工信部通信保障局正在着手建立手机病毒的特征库,除外,工信部还将从传播链、用户安全意识、手机卡复制等环节打击手机病毒产业链。为避免手机用户被不法分子侵害,专家建议用户应谨慎点击短信链接、运行彩信附件,并在网络下载和通过蓝牙等设备接收到陌生安装包时,及时通过手机安全软件对其进行安全检测。此外,用户还要格外小心未知电话,特别是当来电显示乱码电话时,用户要有安全、防范意识。从源头上斩断利益链,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以防止出现恶性循环现象。 |
|
|
|
|
热门资讯 |
|
|
|
|
|